[摘 要]问题式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当中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立足于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进行研究,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展开深入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提出有启发式意义的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自身的主导性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不能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课堂氛围也变得单调古板,学生对于这门学科难以产生兴趣。
一、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
1.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好目标所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保证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和课堂内容紧密相关。在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还要参考教学的整体目标,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能够通过所提的问题较好地体现出来。
2.所提的问题要具备启发性。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之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要利用一切方式来强化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诱导,而不是一味地去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深切感受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
3.专注于提问形式的多元变化。想要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要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主体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与此同时,教师在提问的环节当中要了解小学生的活跃特性,如果课堂过于活跃,学生就会忽略掉课本上的重点所在,完全将目光放在娱乐上面,相反,如果课堂没有生气,那么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灵活程度,以防过犹不及。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1.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研究。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活动当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维度,而问题意识恰好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够在学生的学习环节当中帮助其解决一系列相应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掌握要领和重点。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当然也会推动课堂问题教学方法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2.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措施研究。
(1)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极其强烈的,借助于这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要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关注教师所提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好奇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共同的特性,具有潜在的创新动力,小学生的好奇心越强,对于教师的授课就越有利。另外,教师再加强有效的引导,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开发。
(2)构建语文问题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尽管小学生的心智水平有限,但是任何一个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欲望却是无穷的,他们渴望接收新鲜的事物,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方面的特点,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构建语文问题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就能够极大地满足这一需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展问题式教学,不仅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还需要教师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对于学校来说,要为教师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不断强化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易继敏.小学语文的问题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4,(2).
[2]王 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2,(2).
[3]张金华.问题教学中的“三问”艺术[J].广西教育,2007,(4).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