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语文倾听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00:00:00张丽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5期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教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引导学生注重“听”从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

[关键词]倾听能力;培养;训练

一、引导学生注重“听”

在课堂上,小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很常见,一是因为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小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有效听课。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听课,学会听别人发言。让小学生明白“听”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要及时鼓励听得认真的学生。如:“你听得真仔细,真是个尊重别人的好学生!”“你把同学们的优点都学来了,听得真好!”“你能这样认真听别人讲话,真了不起”……这样下去,小学生自然会对“听”重视起来。

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程序的前提下,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这是听话能力训练的核心。一些学生往往听话不完整,听过就算了,不去深入理解。比如教师说:“我们明天要进行体检。”学生便简单地理解明天要给我们检查身体了,而不去想想要检查的项目有哪些,应该做些什么准备等。这样,教师反复叮咛,容易形成小学生的依赖性,这种“听而不闻”的状况大大限制了儿童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所以,无论是听课还是听别人说话,都要注意听完整话,学会思考并加以理解。

课堂听力培养要遵循字、词、句、段、篇的相关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听”的训练应体现层次性。

二、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听别人说话的记忆情况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形式:(1)对新鲜有趣的内容记忆深刻,对平淡无奇的内容印象不深。而在教学中,新鲜、有趣的内容并不多,大量的知识能力的教学与训练也不能单靠“兴趣”进行。对儿童听力的训练,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记忆方面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对不太感兴趣然而却十分重要的内容能够识记于头脑中。(2)对恰当重复、十分强调的内容记忆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凡是适当重复的话,学生记忆都比较深刻,此时教师提示强调“我再说一遍”,学生对下面的话就会十分注意听,而且记住讲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记住没有强调和提示语的话,以锻炼学生记住别人谈话内容的本领。(3)对比较多的内容,可用概括的词语记住丰富的内容。如《劈山救母》一课内容比较多,教学中可以提出倾听提纲,从这个提纲中就可想起教师讲课的内容,从而记忆深刻,并能完整讲述《劈山救母》的故事。

学生在一定基础上已经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教师还应该教给他们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会听得更好。“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听同学的朗读。从学生的语文朗读中的读音的轻重、速度、停顿、语气等方面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通过这样的训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听语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完整,用词是否准确等,从而及时纠正同学话语中的各种错误。这样有利于听者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当然也有利于说者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通过这样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气氛的形成。

2.听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与同学的交流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让学生听差别不大的话语,比较异同,这能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例如学习《蚕姑娘》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认真区分:又黑又瘦的蚕姑娘、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白又亮的蚕姑娘,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蚕吃完桑叶后不同的变化。

“听”是儿童从牙牙学语开始直至走完人生道路离不开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思考力和记忆力,让他们在听中学说,在听中学读,在听中学写,把“听”的过程变为学习语言的过程。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