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享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音乐欣赏,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欣赏课中体验音乐,用欣赏式评价指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欣赏;素养有效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音乐欣赏,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欣赏,可以使音乐欣赏课更精彩、更有效。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评价学生,并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不单是教会学生唱歌,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会音乐欣赏。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听音乐,但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欣赏去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去更好地感受高尚、积极向上的音乐的感染力和鼓舞作用。
例如在《小伞花》歌曲欣赏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几遍练唱后,学生很快就会唱了,但对《小花伞》的音乐和内容学生并没有去考虑。学生学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欣赏一下录音,接着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谁能把小雨点滴下来的声音给我们描述一下?”一名学生声音宏亮地回答:“滴答滴答!”教师评道:“这个雨下得太温柔了,多亏温柔的小雨,花儿才开得那么好。”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学生再唱《小伞花》,唱到小雨“滴答滴答”的时候,就会唱得惟妙惟肖,很有情感了。
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唱边体验,边唱边欣赏是一种很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唱的时候去体会歌曲的含义,在欣赏中去唱好歌曲。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体验音乐
音乐是可以享受的,也是可以欣赏的,音乐的欣赏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过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进步,音乐欣赏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音乐欣赏不再是音乐课堂里的享受,已经是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了。小学的音乐欣赏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内的音乐欣赏和课外的音乐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在音乐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在主流音乐流行的同时,许多流行音乐也被学生所喜欢。据调查,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喜欢唱儿童歌曲,但也有少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特别是一些歌词明显成人化的爱情歌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正确的音乐欣赏导向,给学生提供和推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歌曲,不能只顾学生的个人喜好。如在欣赏《十送红军》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来,《十送红军》已经过时了,想唱《我爱你一辈子》。该唱什么歌曲,该欣赏什么歌曲,不单单是曲目的选择,实际是学生爱好的选择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选择。小学生正在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尚未成熟,对歌曲的喜好也很模糊,许多学生是看别人唱就跟着唱,对于该唱什么,不该唱什么,并没有去多想。但作为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用健康的、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歌曲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用欣赏式评价指导学生欣赏
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音乐的评价过程,在音乐欣赏中要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正确地看待流行音乐,学会正确地评价音乐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音乐进行欣赏,抵制消极的、腐朽的低级音乐。在对每一首歌曲的欣赏过程中,都要帮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分析歌曲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对于学生歌曲的评价结果,不要全盘否定或肯定,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选择积极上进的歌曲,对那些不适合小学生的歌曲,教师也不能用禁止的手段去强行干涉,要通过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去学唱适合儿童的歌曲。
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学起来,能说则说,能舞则舞。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受音乐对人的教育与感染作用。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