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

2014-04-29 00:00:00叶群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10期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教学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有效的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高

一、鼓励自主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时间合理分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例如,在教学“Word操作与使用方法”时,可以设计“文章排版”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给出的文章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并满足文章字体与格式段落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不但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采用对比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Windows”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比如“资源管理器”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的电脑”这一窗口,让学生对比两者界面的不同,以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认知,提高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知识中,存在很多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对这些相似知识点加以分类,将其整合与归纳。

三、理论实践结合,高效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学习之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加以解答,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自学边查阅资料,把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具体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感官认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时,可以一边讲解窗口的组成部分,一边演示怎样改变窗口的大小,以及怎样移动和切换,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四、测验考核分层,保护学生兴趣

测验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摸底,如果采用整体划一的测验方式,对于高层次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挑战性,对于低层次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成就感。因此,教师应采用分层测验的方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例如,在教学“Word的编辑和设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高层次学生,应要求制作环保宣传的电子小报,并对字体、颜色、布局、艺术字等提出要求;对于中层次学生,应提供样板和素材,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设计;对于低层次学生,不但要提供样板,而且要提供文字和图片,让学生模仿制作。

五、利用课下时间,开展拓展教学

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堂教学,而且要拓展课外教学活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外组建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研究活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安装与卸载软件”这一部分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从网络中下载各种应用软件,不断丰富电脑的应用功能,并自主进行安装与卸载等操作活动,以加强学生安装与下载应用软件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