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教师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精心设计作业,才能达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效率;方法;启发式;兴趣;练习
一、坚持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施教之功,贵在启发。“启发式”是一切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指导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去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真理,从而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1.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启发,以启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原有知识入手,从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出发,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选准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原有知识进行迁移,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发现联系,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如,在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要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应先复习“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2.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启发,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启发是十分必要的。以《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为例,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商不变的性质”,难点是概括推理商不变的性质。当学生初步掌握重点和难点后,再进一步启发,向学生提出:在除法里,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怎样进行变化?为什么零要除外?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
3.抓住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进行启发,以明辨是非。由于数学本身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混淆不清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进行启发引导。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混淆,这时教师就应启发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弄清概念,以明辨正误,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善于灵活变换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考虑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法,做到灵活、适应、有趣。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对相遇问题中几种情况的讨论可由教师的口头说教变为让学生表演;再如在教学物体的容积和体积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可借助一个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木盒来讲解。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变无味的算得数为设计乐趣无穷的“开火车”“找朋友”“投信件”“摘果子”“夺红旗”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知识,这样灵活变换教学手法,就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越学越有劲。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从知识、思维、方法等角度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就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其练习设计应做到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如:在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可设计“9=()+()=()+()”和“9-()=()”的习题供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学生感到新奇,可吸引学生积极去探索,这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责任编辑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