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活化实验指导的教学对策

2014-04-29 00:00:00付丽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11期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要培养探究性创新人才,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元化教学。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新的挑战。那么要充分发挥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带来的新功效,就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高效;对策

一、借助化学实验营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

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不能让学生的知识浮于表面,只学会应试技巧而不是深入探究知识学习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升化学实验素养,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借助生活化实验提高课堂的亲和力,让学生对抽象的化学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才能有效展开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扩散现象时,学生可能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化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学生想象一下平时写钢笔字时,为什么墨水滴在水盆里,水会被染色。这时学生就会发散思考,水为什么会被染色呢?借助生活化实验可以让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吃力。教师再稍作讲解,学生定会恍然大悟,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出乎意料。

二、借助生活化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无处不在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革新传统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要学习好化学,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究精神以及较高的化学实验素养。教师要有效开展化学教育,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在化学课堂上体验生活。生活和化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生活化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例如我们学习初中化学“带火星的小木条在氧气重燃烧”时。学生们肯定瞪大眼睛,感觉不可思议,顿时学习兴趣大增,对化学充满好奇。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回想一下平时燃烧一些东西时,如果半天烧不起来,我们习惯用嘴吹气,就能促进燃烧。那么为什么我们用嘴吹气就能让带火星的可燃物燃烧呢?这时学生就会发散思考。通过生活化实验学生会感觉生活处处有化学,这样化学学习兴趣也会大增,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借助生活化实验创设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参与互动。通过课堂参与学生才能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这样才会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其次就是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合作、多交流。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化实验,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就可以借助生活化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参与讨论。我们首先要分好组,每一组成员都要控制优差生比例、男女比例等等,这样更能发挥分组讨论的优势。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我们摸不到的气体,学生要了解他的物理性质就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因为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很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高,它不是助燃气体。我们分组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每一个小组负责一项物理性质探究,然后每组在相互分享实验结果,这样不仅积极鼓励了学生参与课堂,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生活化实验创设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实验教学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感觉学习轻松的方法,让化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让生活走入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和兴趣。

责任编辑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