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00:00:00程贤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11期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训练更是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思维能力

作文写作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师良好的作文教学可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作文指导要让学生贴近生活思维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学生要写好作文,写作内容就必须联系生活,写作思维要贴近生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作文的取材范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布置一些学生需要对生活、对社会有所感悟的作业,由于这类作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学生要增强对生活的认识,要加强生活思维。例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改写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会照书上的说法去写,很少有学生能有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去过北京,也没有见过卢沟桥,当然也就不知道卢沟桥上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形态,思维只能局限于教材的表述,所以只好照书本上的描写去照抄。

学生在生活中会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情景的观察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小作文的形式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把熟悉的生活情景记下来、写出来,同时也是对自身思维的锻炼。那些生活情景记录的片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生会观察,学会想象,甚至在遣词造句上也能创造出不少的奇迹。生活情景的描写,可以引起学生情绪的高涨,这种高涨的情绪会激起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写作愿望,促使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情趣的作文来。

小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从接触和了解的事中选择习作内容,写清楚具体就行;允许学生凭自己的认识写各种各样的人,写出人物特点即可。教师给予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学生就会更加自信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写作起来思维就会更活泛。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说自己想说的话,用朴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在的感情,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

二、拓展延伸学生的敏锐性思维

生活是写作的素材,但学生的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会有学生自己对生活的选择,是对生活情景的再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的加工和创造,学会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例如,要写《早上的太阳》,可以组织学生在晴天的早上去观察太阳升起,爬出地平线的情形,引导学生按时间的先后,认真观察早晨太阳升起过程中的变化。学生获得了生活素材后,就要调动个性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组织语言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学生可以把早晨的太阳写成是红红的苹果,可以写成是刚刚开放的红花,还可以写成是妈妈的笑脸。敏锐的思维基于观察,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通过引导,不仅能扩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也能深化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教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学会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体会作者的思想,与作者的思维共鸣。这种方法对学生写作技巧和思维拓展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三、在大量写作联系中强化思维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写作练习,而每次写作对于学生的思维都是一次强化和训练。在教学中,教师督促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日记的最大好处是学生每天都要写,天天写,天天练,保证了训练次数;第二个好处是日记没有内容要求,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对思维训练的张力更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勤写日记,写身边的事,写真情实感。而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感受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可以叫学生直接去观察小动物,观察自己浸泡的黄豆,甚至鼓励他们去养蚕,在他们与这些事物接触的同时指导他们把五官感受、思维想法写出来,记进日记里。这种平常的练习,总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在想象、思考、观察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