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方法

2014-04-29 00:00:00伍爱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11期

[摘 要]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家、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来讲尤为重要。阅读一本好的书籍,就好比是和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像结交了一个好朋友、一个好老师,它不仅能给予学生知识的洗礼,还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阅读使学生成长进步,从小学会阅读,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环境;兴趣;选择

一、营造静心阅读的环境

当今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让人们失去静下心来阅读的耐心,电子技术则让很多人不再提笔拿书了。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可孩子却从未看过。所以,家长可以购买或借阅一些书籍,并且营造一个安静轻松的环境,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表率。同时学校应该建有阅览室,班级布置有图书角,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不仅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便利。此外,教室的墙壁也可以被利用起来,张贴一些关于阅读有益的名言,还可贴一些班级同学热爱阅读的照片,直观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敦促。在黑板报上,可随时记录下学生们的读书情况,也可以摘抄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日积月累下来,学生在阅读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都是有益的。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起来往往很难读懂,他们往往会因为读不懂就放弃阅读,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需要家长和教师对孩子予以及时的帮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朗读与默读的方法差异,感受通读、选读、跳读等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在众多阅读方法中选出最适合所持文本的。阅读方法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重大作用,另外,阅读是一种积累的方法,我们现在世界的很多名人名言都是积累而来,要让孩子知道将生活看作是一种阅读,把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学生学会阅读后就会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就会爱上阅读。

三、激发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

当孩子渐渐爱上了阅读,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得顺势去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喜欢这本书里的什么、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的、有哪些地方不懂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收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做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就会有很多收获。一本好的书,无论是作者的情感、语言的表达还是插图的运用都是孩子不断思考的桥梁,最终可以达到积累知识、拓展思维的作用。

四、选择阅读书籍

一本有益的书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孩子从书籍中得到正能量非常重要,所以对书籍要有一定的选择。同时,读书要按年龄段循序渐进,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对于培养孩子的心智,使他们在踏入复杂而残酷的成人世界前变得足够成熟和坚强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推荐一些具有“爱心、恒心、想象”的故事书籍,让他们在故事中与主人公一起欢乐、悲伤,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要推荐一些与课文有延伸关系的书籍,并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也可通过孩子和家长推荐一些经典诗文和寓意深刻的书籍。

五、开展动阅读分享活动

定期开展班级阅读分享活动,可以每星期利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孩子说说自己看的书,畅谈自己读书的乐趣,分享自己阅读的收获,讲讲自己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喜欢的名人和名言。还可让孩子进行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古诗新唱、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日记评比、读书小报展评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培养学生读书的热情。

在小学阶段,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教会他们阅读的好方法,向他们推荐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从而让他们爱上阅读,并学会分享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在书海中遨游。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