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然而,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往往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任务,这是有悖教育宗旨的。现代化教育要求在学科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学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健康人格;塑造;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除了教授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也尤为重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人文意识以及人文理念的形成并不够重视,使得学生自身人格的培养被忽视,对于学生自身人格塑造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初中是学生快速成长的时段,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塑造其健康人格。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内容
人格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应以教材内容为基。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首先应从富含爱国主义情感的篇章入手,让学生从文字表达中体会正确情感的抒发,使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断进步。挖掘教材其次要关注塑造有优秀榜样、伟大人物的篇章,这也是有效进行教材深入挖掘的重中之重。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是学生正确认识善与恶、丑与美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转变审美意识、净化心灵的过程,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学习《谈骨气》时,我们不能仅仅对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剖析,更重要的是对于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使学生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精神所感染。将人格培养融入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内容,有利于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于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和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并不具备的。
二、在课外阅读中感受独立人格的特质
课外阅读对学生自身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助推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铺垫以及形式多样的促进手段才能够得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课外读物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仅次于课堂学习的重要知识获得方式,课外阅读不仅能将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同时还能与教材中的优秀篇章一样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内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例如《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形象,他们的忠义仁信,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就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教师可以就文中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表达对人物性格和自身人格观点,使得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认知和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读物中的思想,不断改变学生自身对读物的感受与看法,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积极转变,进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生活实践中塑造独立人格
课堂是学生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意识逐步提高的重要阵地,而社会则是最大的“课堂”,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塑造更加全面。社会生活实践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善与恶、美与丑,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结合课堂理论认知,在社会生活中对事物发展进行正确评价,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观念得到正确的培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独立人格塑造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束缚,以社会熏陶使学生健康人格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塑造独立人格。
教育的时代背景在不断变化,教育自身对师生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重视学科教学的人文关怀,将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融入教学,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传统教学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