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作文批改的导向作用

2014-04-29 00:00:00卢春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年11期

[摘 要]作文批改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作文时写的批语对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巧妙地运用作文批改的这种导向作用,将学生的写作导向社会生活,导向现实应用,导向名篇佳作,促进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批改;导向;思考

教师的作文批语对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有利于学生写作心理的成长、写作技巧的提高和写作水平的进一步上升。

—、将学生导向生活

写作源于社会,离不开生活。作文批改首先应将学生导向观察社会、感悟生活。一个中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思想认识,教师就必须抓住这点,把学生引向广泛的生活领域,要求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只有认真观察,才能随时捕捉到貌似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

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毕竟还不甚成熟,观察、反映生活难免出现片面,甚至表露出糊涂观念、悲观情绪。因此,教师还应在思想上指导学生提高认识水平,用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世界,让学生懂得对客体的观察不仅要用感官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观察的过程既包含着思维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的过程。思维能力决定着观察得深入与否,思维倾向影响着观察的方向。例如杜牧眼里的秋天美得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眼中的秋天悲得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是秋天的景色,有人看到的是金光灿烂,硕果累累;有人看到的是凄风苦雨,肃杀萧条。观察、反映事物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所处环境经历都有密切的关系。

再者,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难忘,要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闭门造车是绝对不可行的。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注意将学生导向观察、体验、参与生活。久而久之,他们观察分析、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了,也就有可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主题,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二、将学生导向应用而非应试

作文是为了应用,还是为了应试,这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有不少的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作文的目的在于应对考试,这种思想对于学生作文的进步是有害的,因为它把学生的作文引入了狭隘的“应试”。考试是必要的,但考试的目的除了检查评定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外,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叶圣陶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于‘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的“行”便是能应用。但我们现在的教学状况仍大都有悖于“知”“行”两个方面的同步发展,而是在“知”“考”两字上进行拼搏。为了应考,不顾学生实际和接受能力,猜题押宝,盲目地写,甚至提出:“文章要长,句子要长,以长为好。”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写作导向于应用而非应考,要把学生作文引导到语言应用上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具有实用意义、社会价值,而不是升学的敲门砖,要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真正搞好教育的转轨,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三、将学生导向多读名篇佳作

学生感到作文难,首先是在内容上缺少写作材料,这就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多读名篇佳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难在表达技巧上,也就是不懂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因此,在引导学生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名篇佳作熟读成诵,品尝玩味,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在多读中理解,在多读中提高。

作文批改的这些导向作用的实现,除开教师面对面向学生讲评指导外,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写好作文批语。千篇一律、读来味同嚼蜡的评语,学生不爱看,也就谈不上发挥其导向作用了。要使学生对作文评语产生兴趣,真正使评语在学生习作中起到导向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写好评语,要写得浅显易懂,同时又鞭辟入里。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