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高仓健,原名小田刚一,1931年出生于福冈县中间市,小时候体弱多病,从中学时代开始对拳击和英语感兴趣,高中毕业后考上明治大学。1955年,高仓健进入日本最大的电影公司东映。从影近60年间,出演过205部影片和电视剧,深受中日两国观众喜爱。
他是中国人眼中的“铁血硬汉”,他是日本人眼中的“最伟大的银幕明星”;他拥有无数女性影迷,却为爱执守半生;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也带走了一个时代。他,就是日本著名电影演员高仓健。
11月18日,高仓健生前的经纪公司——高仓事务所用传真的方式告知各大媒体:“因淋巴癌病情恶化,高仓健于11月10日凌晨3点49分(日本时间)在东京某医院,带着安详笑容辞世……遵从他的遗愿,由身边亲近的人秘密下葬。一直以来承蒙诸位的鼓励,从心底表示真诚的感激。希望大家能静静地为他祈福,谢绝供花、供品等,在此说声‘非常抱歉了’。”
一辈子低调、硬朗的高仓健,走时也不愿给影迷们增加麻烦。这,也是他的风格与风骨。
影响中国一代人的“杜丘”
高仓健逝世消息公布的当天下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见到了前来参观画展的日本女演员中野良子。她曾和高仓健共同主演《追捕》。作为“文革”后首部登陆中国的外语片,她所扮演的“真由美”和高仓健扮演的“杜丘”让中国人至今难忘。中野良子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高仓)健先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觉得我们两个人身上贯穿着一种特殊的感应,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我们的感应被浓缩、融合。在我宣布婚约的当天,他第一时间送来了大量的红玫瑰,让我很震惊。我感觉,自从合作过电影以后,他和我一直保持着心灵的交流。即便他现在去了天国,我相信我们依旧可以用独特的感应进行交流。他拍过很多优秀的电影,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一直令我深为敬服。”
1978年,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主演的《追捕》在中国引起轰动。日媒推测,至少有8亿中国人观看过这部电影。在很多人心中,高仓健所演的“杜丘”与男子汉画上了等号。当时中国甚至引发了一场“寻找男子汉”的热潮。还有服装厂依照高仓健在影片中穿的风衣生产了10万件,半个月就卖光了。
高仓健甚至从心理上改变了当时中国人对男人的审美标准。如今的大导演张艺谋,当初就是因看到影片中的“杜丘”,开始竖起衣领、经常沉默,并毅然辞去棉麻厂的工作,走上了电影之路。
2005年,张艺谋拍《千里走单骑》时邀请当时74岁的高仓健出演男主角。年过七旬的高仓健让张艺谋大加赞赏:“如此德高望重的一位前辈,拍完自己的戏份,仍远远坚守在片场,陪着全体工作人员继续工作。他不让翻译告诉我们,不想惊动我们。他说因为大家还在工作,我不能一个人回去,他就站着一直到天黑。太阳落山了,车一辆辆往回走,他一人双手合十,向大家告别敬礼。70多岁的人啊!拍完戏送老爷子时,剧组上下七八十号人哭成一片!”
作家陈淡秋以《高仓健孤雁飞过万重山》为题深情撰文说,自己有一些固执的喜好,比如喜欢北海道,喜欢风衣,喜欢骑马,喜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小说,还曾费尽周折买过一件尺码过大而根本无法穿的M65(美军的短风衣)。如果要为这一切喜好找个源头,那应该是高仓健。对他而言,高仓健不是演员,也不是某个具体角色,而是一种形象,这个形象包括了勇气、忠诚,包括坚毅的面孔、沉默寡言的性格,以及荒原上骑马奔逐的身影。
高仓健的逝世,瞬间激发了中国“50后”“60后”尘封已久的集体记忆,失落、伤感开始阵阵涌上心头。
每年2月13日的那个身影
在日本,高仓健也是“神”一样的存在。他逝世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就登上了日本六大报纸的头版。其中,《朝日新闻》《东京新闻》《每日新闻》将其作为头版头条,《产经新闻》还发行了号外。日本各大电视台则循环播放各界对高仓健的评价。媒体给予高仓健的这种“殊荣”,甚至盖过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宣布解散众议院的风头。
有严肃媒体评论称,日本只有两位真正的演艺界“巨星”,一位是高仓健,一位是演过《天国车站》的吉永小百合。而时尚杂志的说法是一位是高仓健,一位是木村拓哉。可见高仓健在日本的影响力。
孤冷、笨拙、男人的美学,日本各大媒体用这些形容词为高仓健盖棺定论。“孤冷”自不用说,笨拙或许指的就是那段称不上幸福的婚姻。
高仓健1959年与一代歌后江利智惠美结婚。1965年,电影《网走番外地》让高仓健成为全民偶像。一部接一部的侠义影片把生活挤得满满的,高仓健本来就倔强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他把自己想象成影片中的侠客,开始变得孤僻,甚至冷漠和不近人情。他很少回家,同时也杜绝了缠绵的情感和琐碎的家事。1971年,他与江利智惠美离婚。
相比高仓健的成功,离婚后的江利智惠美却遭遇事业坎坷,因为歌唱行业的急剧发展,人们渐渐淡忘了她的声音,她在很长时间内都郁郁寡欢,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82年2月13日上午,在东京一所公寓里,人们发现了江利智惠美僵硬的尸体。她死时年仅45岁,医生诊断死因为酗酒引起的窒息,最后陪伴身边的只有一只爱犬。3天后,她的葬礼在娘家举行。那天,人们并没有看到高仓健的身影,很多人开始痛恨他的绝情寡义,甚至把江利智惠美的死都归咎于他。
对于这一切评论,高仓健从来没有任何回复。一周后,在江利智惠美的娘家,高仓健来了。他一个人,悄悄地,没惊动任何人,手里拿着白色的菊花,无言地坐在她的灵位前,台前那张黑白照片,恰恰是他最初见她时的模样。这一年,高仓健51岁。
此后几十年,高仓健一直单身,他基本不再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与女性有较深交往。可是,每年的2月13日,在江利智惠美的墓前,人们总能看到他献花焚香,默默无语,神情凄然。
2013年11月3日,日本天皇在皇宫举行授奖仪式,为高仓健颁发了文化勋章。他是第一个得到该勋章的演员。仪式后的见面会上,他打破沉默,用寥寥数语回应了人们议论纷纷的那段婚姻往事。“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梦一样,是我宝贵的回忆。她去世后大概有一年,我一直觉得她在我家,亲昵地叫我名字,很爱聊天,爱撒娇,常常枕在我的腿上。”
一个男人,为了一个“错误”,用自己后半辈子来承担责任;一个男人,为了一份深沉的爱,关闭了自己后半生爱情的大门!或许,这就是高仓健成为日本“男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爱执着、不慕浮华
高仓健到底有何种魅力,让这么多人景仰于心?或许那些与高仓健接触过的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每年同一天,高仓健都会给日本的一个寺庙送去线香,因为那里葬着曾在高仓健小时候照顾过他的人。这家寺庙的前住持花田郁实说:“高仓健是一个自律很严,很吸引人的男人。重情重义,宽厚待人,称得上是日本人的榜样。”
曾参与电影《车站》(高仓健的代表作之一,1981年上映)脚本制作的仓本聪说:“他是一个看到比自己年龄小,就算对方是一个厨师、出租车司机,也会停下脚步问候的人。他可以说是日本最后一个不以个人生活博出名,最像演员的演员。”
同样出身东映的著名演员千叶真一回忆,自己还是一名新人时,曾在片场里跟拍摄人员打起来,赌气说不做演员了。“而高仓健却陪着我一起到片场里挨个跟人道歉。他是我这一生唯一一个一直尊敬的人。”
向来以“毒舌”著称的日本知名导演、演员北野武对高仓健也是无比敬重,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与高仓健合作《夜叉》时,自己还是个刚入行的小演员。“他亲自到严寒之地来看望我们这些小辈,内心真的难以平静。”相同的事情在2012年再度发生,81岁的高仓健主演《致亲爱的你》,当时已65岁的北野武也参演。高仓健在拍摄期间亲自到车站迎接北野武的到来,他愉快地说:“小武来了,我不能只在远处等待。”
高仓健常去的咖啡店、位于京都市北区的“花之木”店长门田贞三说:“和他一起来的助手说话声音大一点,他就会很客气地提醒他们。我真希望他能再来一次。”
《读卖新闻》大阪本社文化生活部次长近藤孝回忆说:“我采访高仓健,是在2006年的《千里走单骑》公映时,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我就想,要让他聊聊电影估计得很困难。我带着一种近乎畏惧的心情对他进行采访。他先是给我低头行礼,说‘我是高仓健,请多关照’,之后就跟我聊起了他在中国拍摄时的情况以及棒球、咖啡等话题。他说:电影演员不拍戏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是。只有通过工作,才能看出是不是一个好演员。仅仅列出一些光辉的履历,那是没有用的。”
电影评论家白井佳夫评价高仓健塑造了男人美学,“看看他,就知道什么才叫男人!重情重义、敢于担当、对爱执着、不慕浮华,他承载的不仅是日本电影,还创造了日本的硬汉时代!”
也许一位日本网友的话能引发所有喜欢高仓健的人们共鸣:“看看现在涂脂抹粉、唯唯诺诺的男人,很难想象我们还有过高仓健。他的离去,意味着‘男人标杆’彻底倒下,世上不会再有高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