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脆变

2014-04-29 00:00:00石勇
南风窗 2014年14期

婚姻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存在,哪怕一个人主动选择了独身。

关于它,每个人都有着痛或梦,爱或恨,幸福或不幸,焦虑或喜悦。婚姻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婚姻家庭更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婚姻的命运,某种程度折射出社会命运。

2014年6月17日,民政部发布《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离婚率大幅增长。而早在2012年,离婚率的增长幅度就已经超过了结婚率。

似乎是在和社会结构的日益脆弱同步,中国式婚姻日益脆弱。

在高离婚的背后,是根据性别比,理论上3000万光棍的存在。而在农村,实际上已经存在至少2000万光棍。他们都是性别失衡和社会结构失衡的产物,反过来,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风险。

与之属于同一个命题的,还有“穷人结婚难”、“剩女”、“小三”、“同性恋”、“独身”等现象。它们中每一个,都像是一把打开今天中国社会和心理真相的钥匙。

这其中,有着阶层的固化,婚姻直接成为改变阶层地位的诉求,而对“有房有车”的要求,成为获取安全感和阶层符号的基本保障;有社会价值排序和资源分配格局对弱者的蔑视和排斥;有对“可以找到更好的”不确定性的渴望;有在陌生人社会下,把理论上最亲密的人都“陌生化”的心理防御……

在很大程度上,婚姻的个体选择,不过是“社会选择”的结果。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社会选择的机制。

很清楚,趋势性的、时代性的特征已经出现了。社会问题已经全面地渗透进了婚姻家庭内部,加速了它的内在解体。中国的高离婚率,使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内在解体”加速的时代;而异性结婚、同性婚姻、独身,使婚姻家庭模式多元化时代的趋势为之明朗。

今天,社会的三种症状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各阶层、群体从抽象的共同体中分裂出来并对峙;每个个体从社会整合的纽带中分裂出来,在心灵上原子化;个人从婚姻家庭中分裂出来。目前,看不到这个趋势有能够被阻止的迹象。

要回应婚姻的社会问题是艰难的,涉及政治、法律、经济、伦理诸层面。但我们无法不回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