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2

2014-04-29 00:00:00
南风窗 2014年14期

国税总局

税务人员不得出入私人会所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采取系列措施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要求全体税务人员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活动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的公开承诺;对第一批活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承诺情况及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情况进行回头看。

国台办国台办主任首次访问台湾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6月25日踏上台湾的土地,展开为期4天3夜的访台之旅,他也是首位到台湾参访的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他抵台后感慨说:“我这次从北京到台湾,飞行一共用时不到3个小时,但是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

教育部等高职学生将可考研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神一样的学校,魔一样的高考

一个美食节目开启了一个中国教育的永恒之问:应试教育,值得吗?《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将河南的富士康工厂和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放到一起,竟然也毫无违和之感。一个批量生产代工产品,一个批量制造大学生。封闭、庞大、专制、重复。

据报道,“亚洲最大的考试机器”毛坦厂中学,在校生2万多人,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8000人,今年则达到1.2万人(其中外地复读生约7000人)。另一方面,是该中学“令人生畏”的高考战绩:本科录取率80%左右,复读生能提高100~300分。

如毛坦厂中学一样的“高考训练营”在中国还有很多,它们一边被批评,被看作畸形教育体制的产物;一边仍有大量学生“慕名而来”。这些激昂的批判似乎并不能影响别人的“理性选择”。阶层固化、高考是唯一的出路—这是许多人的心声。这也是为什么畸形的应试教育存在这么多年,仍然被人称为“中国最公平的考试”,这种称号好似在嘲笑整个社会的不公。

34585人参与了一条毛坦厂中学相关新闻的评论,被7103人点赞的留言这样“看破”此事:“现在社会阶层已经固化了,再也没有一大群人白手起家的机会了!就算你考得好,你家庭没背景有什么用?”另一条受到6311人支持的留言这样补充道:“其实,高考对于大部分想跳出农门的年轻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考进一个相对好的大学,不能说百分百会让你成功,但最起码会让你的路变宽。”舆论好像在集体描绘这样一种逼仄:左右无门,唯有高考一途;应试教育不科学,但它相对“公平”。而对很多没有背景的人来说,“公平”比“科学”更重要。

实际上,更多教育的层级区别发生在高考之外,映射着社会的层级。在招考制度中,“自主招生”没有为全方位选拔破冰,反倒跟“招生黑幕”联系到一起。一位网友这样认为:“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就很多这种大规模的高考工厂,往死里读。更多的一线还有沿海的超级中学,根本没几个人高考,全都出国去了。差距就是这样拉大的。”1735名网友为这段话“点赞”。

呼声比较高的是降低高考英语分值,这也终于有了政策上的回应。中国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低于考试能力,此外,“数学滚出高考”的呼声也不绝于耳,这虽极端,但无一不反映着过难的题目设置对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不科学的考试分值和难度设置……而这样的考试,或许仍是许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