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6月21日
近来,在全球最大外汇市场伦敦,人民币再次成为焦点。自2009年中国首次宣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已增长10倍,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发展至如今每月发行十多次,成了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受人民币被推波助澜筑立起的 “高大”形象影响,伦敦、新加坡和法兰克福等城市正竞相成为其离岸交易中心。伦敦也自豪其成为中国建行伦敦分行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但尽管境外人民币使用规模迅猛增长,可总额极低。毕竟人民币占全球支付清算的份额仅为1.4%,而美元占比42.5%,总体上看,人民币距贸易结算货币的国际性地位还是相去甚远。美元之所以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最大卖点是美国向国际买家开放的庞大流动资产池。但近年来,中国出售的资产极其有限。据估算,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出售的资产分别为56万亿、29万亿和17万亿美元,中国仅约0.3万亿美元。
什么在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自身。让货币走向全球,最简单方式就是贸易逆差,而中国总是处于稳固的巨额顺差地位,外国人看到拿着人民币做不了什么事,不由对其心生疑虑。或许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放开资本账户将会改变现状。但为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北京的策略只能走这么远,谨慎仍是首要考虑。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教育当成提高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途径,他们信仰的公平和任人唯才的选拔制度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传统的座右铭来概括。然而,对于刚刚经历高考的940万中国青年来说,城市和农村学子的学习成绩已经出现了破坏性的鸿沟,其中的不公平和有限的机会正阻碍着有前途的人才迈向科研的殿堂。以北京大学为例,招收的农村大学生比例在过去10年大概从30%降到了10%。如果高品质的研究院校都以城市居民为主,农村学生将会慢慢地被挡在研究生进修和科学研究外,而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将被放大。
哪支军队会宁可夷平几座神殿而不夺取一座都城?这可能是正在伊拉克上演并波及整个中东的灾难。眼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战线是最危险的。圣战斗士—伊斯兰堡的逊尼派和德黑兰的什叶派—最坏的预期是具有核战斗能力的可怕前景,但伊拉克作为一个民族主权国家的分裂似乎差不多是既成事实。美国撤走最后一批作战部队已过去了两年半,美国在伊拉克开战已过去了10年多,古老的仇恨仍在渐渐碾碎这个国家。伊拉克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千百年来的积累所致,是1000年前就已经是旧闻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宗教裂痕的新篇章。
奥巴马总喜欢说,美国和世界人民已经走过了19世纪和人类历史的不愉快时期,而事实上,他正在重复着历史上一些最危险的错误。美国对莫斯科的虚张声势和夸大的言辞激起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更让普京相信美国是软弱和优柔寡断的,也暴露出西方内部的分歧,从而面临着国际格局重新洗牌的风险。像在乌克兰危机中,奥巴马政府做出的决定明显欠缺机智和外交远见,美国应该开放所有的选择权,而不是公开放弃军事行动,甚至是有意义的军事援助。这让北约中的美国用行动保护盟友的责任和承诺在普京发生反抗后,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战争或羞辱。
《全球人才2021》报告显示,中国台湾地区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地区。未来,拥有最丰沛人才的国家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哥伦比亚,中国大陆供需刚好平衡,人才短缺最严重的3个地区为波兰、日本和台湾地区。台湾会成为人才最短缺的地区,甚至胜过日本的原因,主要在于强劲的经济成长预测。未来10年,台湾的经济成长将是以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技能升级所带动的变革性成长。10年后,台湾不会再生产今天制造的产品,也不会再需要今天所需要的人才,而是需要更高规格、更高技能的生产和服务人才,台湾不少产业将面临高阶人才外流、基层人才不足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