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思维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

2014-04-29 13:22:05徐晨铭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建构原则学科

徐晨铭

在学科教学上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现象:学生因某位教师的原因而反感该学科,甚至影响该学科思维的长久发展。这个问题仅仅通过教师的单方面改变是无法避免的。在数量庞大的学生面前,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学训练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理论基础与组织建构的基本方向

(一)变科层管理体制为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模式

现在学校的组织模式,以古典组织理论为指导,以构思组织为关键,有效的布置任务为核心。其管理原则旨在通过有效的布置任务和构思组织,来最大化的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这种思想理论下指导的学校组织活动集中体现为各种教学任务,德育任务及学生活动任务。这种以任务为目标而开展的竞争性浓厚、教师被动组织、学生服从参与的管理模式适于客观性强的经济模式的“工作”,不适于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为了更好的促进组织和个体的发展,需要我們重新建构出一种新的学校体制。这种体制必须以共享权利和共同体为核心。换句话说,意味着共享权利的人际关系管理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将成为学校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组织结构。

(二)以批判性思维、学科思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下的组织结构

Newmann和Wehlage研究了1500多所学校内“成功的学校重建”,发现取得成功的学校都关注“真正的”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这里,“真正的”教学指哪些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深层次理解,并将学术知识用于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这样,为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的教与学,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我们有必要打破班级建制的模式,而采取学科为中心的移动课堂模式,形成动态的内在学习共同体。

批判性思维教学强调,知识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而获得,才算真正的学会,机械学习到的是死知识,知识必须扎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并且在恰当的学习之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班级学科思维混杂的共通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专项学科的长久发展和深层次思考与理解。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也因不同的课堂中固定的座位而限制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学科间同样作业和任务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科之间的双重相互交流。这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思维训练。

(三)学校组织的基本原则

在这里,组织采取分权化的理念。分权化意味着教育行政领导授予下级大量的职权和责任,那么,更多的决策将会在组织内部的低层做出—教育一线的教师与学生及家长。分权化的优势在于它能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确保决策贴近学校工作第一线并由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所指定,还能对外部变化做出更迅速的回应。根据Likert的观点,系统4的三个基本要:管理者充分利用支持性人际关系原则,充分利用重叠式群体结构的群体决策知道那个,为整个组织制定较高的工作目标。他还支持“组织内部员工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有着高度工作目标和高度效能的工作团体的成员而工作时,组织运作最为完善”。这样,他既是组织的管理者,又是高一层次群体的一个普通成员。在表面上看,重新建构学校是值得的。因为这意味着教师有了权力,对所在的学校如何运作,教学如何开展有了个多的责任和权力。

二、学校组织模式建构图

(一)分权原则下的整体构架

图表中箭头代表组织双方存在学科内部联系性的互动。图表反映了分权原则下,以学科共同体为基本结构的组织形式。

(二)学科思维原则下的教学模式

以上是笔者关于以学科文化、学科思维为中心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运行原则来进行学校体制的建构的探讨,下面就教学模式的问题,我将以线性角度进行描述。

教室: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而精心布置的教教室,包括学科附带的相关教学资源(图书室,影音资料库,活动器具等)。同一教室中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容易造成“学科文化”的割裂,学科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归结于教师,而不是学科本身。这样,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很容易受到某一个专门的任课老师的影响。以学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很容易促进学科文化的集成与学科向心力的凝聚。

这样,我们可以打破班级的这个班集体单位模式,而改成学科学会模式。并以学生不同学科水平分成不同等级的学会标签或徽章来区分不同的学生。学生根据被评定的学科等级到流动的专门的教师进行晋级式学习。每一个学生的各门学科等级在入学之初就进行判定,此后以一学期两次的频率进行重新判定,只有当各门功课的等级达到一定程度才允许毕业。学校的日常事务的建设由督学通过班级或年级的形式来组织,而对于教学问题则专门有教师的学会来进行组织。

学科委员会:采取学科内部人员管理与沟通,合作学习,共享权利与自主自治的管理模式。按学科等级进行共同授课的模式。学科性质与教学管理之间的共同组织原则—与学科思维为基础。学科的教学人员及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行为模式以该学科的思维模式为基础引导、管理,不以既定教学任务为目标(科层管理模式)进行组织。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即是以语言基本原则开展专题式、即时式的教、学、研活动,根据学生能力进行语言文字、社会功用、诗词文章、人文素养的不同级别教学。学科活动制定,组织,学科成绩的评价以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各自的成绩、团体的共同进步程度作为考核对象。

三、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学科思维为中心的民主共同体组织模式,对于旧有体制是一种冲击,同样,它也要求培养相应的教师团体。这种教师将逐渐分成两种类型:教学类和管理类。其共性的特点即是合作的意识,而非一人只交一两个班级的学生那样简单。对应的学生,也将因为学科的中心化发展、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建设而失去对“班级制度”的向往。毕竟班级的领导者是差异巨大的教师群体,会对学生的管理产生各种问题偏差。新的学生团体组织将由学生们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管理,这也是合作管理与合作学习的并行体现。

猜你喜欢
建构原则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学科”来啦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