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善良 懂得感恩

2014-04-29 23:45:55王代福
青苹果 2014年2期
关键词:衬托悬念袋子

王代福

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翻浆的心》是一篇构思精巧、扣人心弦的小小说。本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构思精巧。立意深远。

本文构思的精巧首先表现在文章标题的别具匠心,寓意深刻。“翻浆的心”显然是喻义性的。“翻浆”,本指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基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或破裂冒浆等现象。而“翻浆的心”则是指“我”(包括司机)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心灵受到猛烈的震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读完文章后再读标题,我们的心不禁也“翻浆”起来:一个平凡而困苦的年轻人,揣着一颗孝顺而善良的心,在寒冷颠簸的戈壁滩上飞驰,善与恶在一瞬间竟被人为地颠倒。这不能不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深思。

二、悬念迭出,扣人心弦。

本文构思的精巧还表现在情节的编排悬念迭出,前后呼应,故事引人入胜。文章开头,作者简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我五一放假回家,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顺便点题:正是春天,道路翻浆。故事的起因是“我”和司机遇到一个搭车的青年。司机为什么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这么生硬?“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在这种森然的氛围中,“我”从司机口中得知:刚刚有司机被杀的前车之鉴,作案者恰好也是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此时“我”心里一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不由得用怀疑的眼光来观察那青年——果然,“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糟了,同情心被人利用了!果然是遇见了坏人!往下该怎么办呢?这场较量谁胜谁负?读者不知不觉,被作者生动而形象的叙述吸引了,和“我”一样变得紧张起来。幸好,虽然“我”惊慌失措,但带着新仇旧恨的司机冷静、机智,而且车技超群:“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车速接近极限,逼得小偷无法跳车逃遁。不仅如此,眼神凶狠的司机继续做着一整套的高难动作:“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此时读者如同在看紧张激烈的车赛。悬着心,捏着一把汗。经过一路的飞车、甩车,那个青年被折腾得鼻青脸肿、半死不活。最后,一个极其刚猛的急刹车,“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读者看得痛快淋漓,非常解恨。到了兵站,他还连声感谢我们在为他赶路。我们吸取了教训,没有被蒙蔽。“我”严正地喝令他站住,要检查行李。于是,出人意料的真相暴露在我们眼前:“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这绳子和搭车人出场时镜头不经意扫到的“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相呼应。至此,一切悬念全被解开。这种“欧·亨利式结尾”的运用,使得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向读者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意义,使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掩卷沉思。

三、衬托对比,形象鲜明。

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那个要搭车的“青年”,而他的形象则是通过“我”和司机两个人物的衬托与对比凸现出来的。这个青年出场时,作者这样描写他:“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人物的形象突兀、肮脏、苦难。当他爬上大厢板的货车后,“我”从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里窥探他:“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当“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时,便断定他要偷“我”的东西了。在“我”怀疑的眼光中,他和英雄般的司机相比,越发显得“阴险”、“贪婪”。当青年下车后,“我”要他站住检查行李时,“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简短的一句描述,是我们眼中这个搭车人亮出的最后的姿势。是受伤?是屈辱?我们来不及认真分析他的心理,只顾着赶快看看,他在车上到底对我们造成了什么危害。经检查,真相大白:原来,这个人不是在偷窃,而是在将“我”随时会甩出车外的提包奋力绑紧。此时,“我”和司机的心里肯定是感慨万端,但更多的是愧疚,是震撼。我们读到这里,才如梦初醒,心中也如翻浆一般不平起来,禁不住热泪盈眶。于是始悟作者细写“我”与司机对那个青年的猜疑与捉弄,其作用全在衬托与对比,旨在形成反差,更加凸显那个青年的美好德行与善良人性。

猜你喜欢
衬托悬念袋子
早春
世界文化(2022年4期)2022-05-20 22:47:56
把手放进袋子里
巧在开篇设悬念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中华诗词(2020年9期)2020-02-07 01:03:36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环球时报(2019-12-20)2019-12-20 05:13:15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6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取米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