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萍
摘要: 为了促进南阳西峡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在分析西峡发展猕猴桃所具有的众多优势、猕猴桃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迎合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树立集约意识,标准化果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西峡猕猴桃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猕猴桃;主导产业;对策建议;西峡
一、西峡发展猕猴桃的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西峡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均气温与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都为猕猴桃的生长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等条件为猕猴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西峡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该县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VC含量高。该县产品通过多项国际及我国国内认证,获得多项荣誉,还拥有“世界猕猴桃基因库”、“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称。
(二)、拥有大量的人工基地和野生种质资源
西峡县是我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是我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成功,建立我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的地区,也是我国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面积40万亩,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1万亩,基地规模居全国前列。
(三)、西峡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西峡县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促进了西峡猕猴桃的发展。政府部门做了多方面的扶持:培养了一批猕猴桃技术人员,专门从事猕猴桃技术指导工作,促使了猕猴桃效益成倍增加;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建立果农专业合作社以此向广大果农传授科学管理知识;专门成立了猕猴桃产业领导小组和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引导开拓市场;县财政对新栽果园每亩补贴300元,要求各乡镇从乡财政拿出一定资金,配套解决果园水利设施,一般乡镇亩投入也在400-500元;对猕猴桃产业的招商引资做了相关方面的辅助等。
二、西峡猕猴桃的发展现状
(一)、种植现状
西峡县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上,坚持老园更新和新建基地并重、人工建园与野生改造并重。2013年,西峡已建成5000亩以上标准化基地6个,2000亩以上标准化基地18个,建成猕猴桃一村一品专业村126个、专业户2000余个。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及闻名全国的特色产业。新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5万亩,建成丹水、田关等猕猴桃生态经济示范区3个。40万亩野生猕猴桃资源得到保护和开发,全县人工栽培基地11 万亩。主要品种有华美2号、海沃德、秦美、米良、徐香、红阳等。
(二)、产品市场销售现状
至今为止,西峡县猕猴桃鲜果以品种多、口感好、品质佳,销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还销往包括日本、加拿大、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鲜果5000 吨。为了促进西峡猕猴桃产品的顺利销售,在鲜果销售上,西峡县采取了扶持县内销售企业,引进国内外销售企业,以大企业收购为主,以当地农民经纪人队伍销售为辅的营销策略,以此扩大销售队伍,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引来大企业入驻加盟的渠道形式来从发展订单销售。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果农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订单生产收购。2011 年,西峡猕猴桃在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成功上市,实现了网上交易。多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举办西峡猕猴桃商贸洽谈及订货会,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营销窗口,支持基层干部和果农走出家门促销推销等营销措施,截止目前,各种形式的销售网络已自成体系,渗透到县城、乡镇、村庄。据调查统计,果农自己创立的各类信息服务部、销售中心、销售联络点已有180多家,从事市场营销的人员3000多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
(三)、产业化经营现状
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发展不断延伸。西峡县已形成猕猴桃贮藏和深加工产业链体系。已建成保鲜库85座,贮藏量2.8万吨,并且建立了南阳果然风情公司、南阳市西峡华邦公司和哪吒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供应链下游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产品主要有果汁、果片、果酱、果酒、罐头等五大系列20多个品种。与联想集团华夏联诚、郑州好想你枣业、广东健力宝集团、台湾佳美集团和新西兰安发集团等国内外大型加工企业合作协商,共同对西峡猕猴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而龙头企业“果然风情公司”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果农”的经营模式,极大地加快了西峡猕猴桃产业品牌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了当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西峡猕猴桃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包装、运输、贮藏、加工等行业的发展。但是西峡县龙头企业还较少,培养一批猕猴桃购销龙头企业,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西峡猕猴桃在世界市场的市场份额具有关键意义。
三、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结构不太合理
品种结构调整有待改善,结构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据统计,西峡野生猕猴桃资源面积和人工基地种植面积很大,但品种较为单一,晚熟品种海沃德、徐香占的比重较大,达到80%以上,而早、中熟品种米良1号、华美2号、红阳等不足20%,以红阳猕猴桃为代表的红肉猕猴桃优良品种较为稀少,新开发品种也较少。
(二)、缺乏集约式标准化果园管理模式
西峡县猕猴桃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面积大,管理难以统一。由于分散式经营的限制,有些果农还没有完全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依旧凭借传统经验粗放式管理,果园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虽然有像黄狮村这样的部分高产稳产示范园,但整体标准化程度不高,管理也不太规范,影响了猕猴桃的质量和产量,影响了西峡县猕猴桃的出口,进而影响了其国际市场的拓展。
(三)、产业品牌竞争意识淡薄,品牌形象竞争力还有待提升endprint
部分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产业品牌竞争力弱,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西峡县猕猴桃主打品种“海沃德”是新西兰的猕猴桃品种之一,还有秦美、米良、徐香、红阳等。拥有“万果山”、“正儿八经”等猕猴桃品牌商标,但是与海沃德等国际品牌相比,影响力还不够强,知名度还不高,因此西峡县应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猕猴桃品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信赖度,影响力。
四、发展西峡猕猴桃的对策建议
(一)、迎合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外来水果开始涌入国内市场。水果品种的多样性给消费者以较大的选择空间,以买方市场为主导。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西峡县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
因晚熟品种“海沃德”、“徐香”占的比重较大,而早、中熟品种“米良1号”、“华美2号”、“红阳”比重则较小,并且优良品种、新开发品种较少。因此要根据品种的稳产性、品种抗耐性、管理栽培要求、贮藏时间长短等综合考虑,形成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比例,进而调整为具有西峡地域特色的品种结构群。
(二)、树立集约意识、标准化果园管理
果农要打破传统观念、放弃粗放式管理方法;解放思想、树立集约意识并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政府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统一技术标准,推广优质高产、绿色有机种植技术,标准化果园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猕猴桃产业的现代化水平。鼓励企业、合作社承包种植生产,推进农民分散经营的猕猴桃果园施行土地流转的进程,以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如,南阳市果然风情实业有限公司、华夏联诚果业公司、国伟果业公司等企业,伏牛山猕猴桃购销专业合作社、杨氏乐万家猕猴桃合作社、等合作社均签订了承包合同。
(三)、强化产业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果品的附加值。因此,西峡县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立足打造地域品牌:积极鼓励猕猴桃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名优产品,打造出一批能够真正代表西峡猕猴桃的知名品牌,提高西峡猕猴桃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西峡猕猴桃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力,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强西峡猕猴桃文化产业建设。不但要站稳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依托西峡县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果园采摘特色产业,让游客在观光旅游中了解西峡猕猴桃文化,掌握果品贮藏、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拉动消费,促进西峡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05
[2]朱鸿云.我国猕猴桃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J].林业科技开发,1997(4):11-12.
[3]李会芳,张亚军.浅析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00-101.
[4]严平生,张有平.陕西省猕猴桃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果农之友,2011(9):32-33.
[5]李晓红.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北园艺:果树,2010(1):8-10.
[6]王承江.基于SWOT分析下的湘西自治州猕猴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9):101-102.
[7]伍桂清.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4):16-18.endprint
科学与财富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