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皇后墓中出土的成套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对此,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认为,编钟编磬的出土,不仅说明了隋代音乐的水平,更离不开隋炀帝本人对音乐的兴趣。
隋炀帝在《江都宫乐歌》写道:“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杨广做晋王时就热心吸收南方音乐,如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主管其事。
隋炀帝即位以后,更是兼采南北雅俗音乐。《资治通鉴》记载:“大业二年,高祖受禅,命牛弘定乐,非正声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悉放遣之。(炀)帝以启民可汗将入朝,欲以富乐夸之。太常少卿裴蕴希旨,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乐者,皆直太常。帝从之。于是四方散乐,大集东京,阅之于芳华苑积翠池侧。”同书又记载,大业六年,“二月庚甲,以所征周、齐、梁、陈散乐,悉配太常,皆置博士弟子以相传授,乐工至三万余人。”《隋书 音乐志》又云:“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乐器工衣创造既成,大备于兹矣。”可以说,隋炀帝不仅集南北音乐之大成,而且集华戎音乐之大成了,标志着中国中古音乐文化的融合,开启了唐代音乐的先河。
韦明铧由此推断,正是因为隋炀帝痴迷于音乐,萧皇后也受其影响而爱好音乐。他认为隋炀帝不仅痴迷音乐,还是一个作曲家。韦明铧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隋炀帝作过著名的《水调歌》。词牌“水调歌头”又名“凯歌”、“元会曲”、“台城游”等,上下阙,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后来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就是从隋炀帝的曲子演变而来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