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文化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14-04-21 00:36:00常明武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传统文化

常明 武捷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建筑日新月异,并且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提高,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建筑的设计上,下面我们来具体的阐述一下该怎样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传统的文化,该怎样才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文化;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各式各样的国外建筑风格占据了主导市场,而中国的传统建筑逐渐被市场所淡化。当今的消费市场中,欧式建筑逐渐成为了主打风格,人们喜欢追逐潮流,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但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些消费者、投资者、设计者等等开始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逐渐在觉醒。他们也开始在不断地把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运用到了现代建筑之中。也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学会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中式建筑的设计当中,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值得运用和发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例如苏州桐芳巷的改造、深圳万科第五园等等,这些都是完美的体现。更加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和世界的财富。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比,得出了初步的理论总结,认为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观念的应用

“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然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藏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有很多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历史条件产生的建筑,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植入到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说讲的植入是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含蓄、婉约、素雅之美很恰当的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不能仅仅限于对传统的复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还应该注意现代技术的运用,两者有效地相结合,这样的建筑也可以减少对当地原有环境的破坏,运用现代技术来尽量的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污染,更好地协调社会的发展。

2、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中最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它是具有围合式的院落空间。最初的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能够有独立的空间,也就是能够给自己一定的私密空间,让室内空间与外界环境有所分离。然而就是这些传统建筑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代名词。根据当今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以考虑L形房屋围合结构,让建筑体现一定的空间思维,这种建筑中也会给人一种舒适、大气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很好的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其他文化文化结合,把木雕、石雕、彩绘、竹林等运用到院落的设计之中,这样也增添了艺术气息和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

3、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建筑符号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是文化的发展,没有建筑符号的建筑师不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因为建筑符号中凝聚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传递给人们传统的信息和共鸣。不同的建筑符号带给人的感觉不同,他们可以借助人的思维发展空间,让人能够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中国传统文化。将这种建筑符号文化直接提炼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再加上一些通过整理以及升华之后再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这样就可以很有效地传承具有浓郁色彩的传统文化。让现代建筑不失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让传统建筑符号的精华与核心得到最好的体现。现在这样的设计以后将得以实现,例如安阳殷墟博物馆,它在中央庭院的墙面上点缀了一些传统饰纹和点题的印章饰,这种简单而朴素的点缀一点不失厚重的环境,同时还能更直接更明确的反应了主题思想,充分的展示了青铜器的发展,具有很好渲染气氛的效果。

5、对传统文化应用的探索

20世纪初叶,国际上流行的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先进思潮为主导,第一批留学归国的中国建筑师们试着继承传统文化同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融合,建造出了一批又一批兼具传统民族特色和西方建筑手法的建筑作品。

中国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行的探讨和发展从未中断,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同时带来西方文化观念和先进的建筑技术的冲击,中国建筑师试图探索传统文化与西方建筑技术融合的发展,其中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尝试是将西式建筑营造技术同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的设计探索,即中式多用于建筑形态的外部表现,西式多用于内部设计文化的重构和营造手法的运用,例如河南大学大礼堂、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建筑、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等建筑。

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由苏联导入的建筑的“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再次将“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延续”推向一个新高潮,在建筑技术上表现为引入西方的屋架同时做出屋面的举折,运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柱梁,斗拱等,这是被动适应产生的新的建筑形式构成实验。应运而生的“大屋顶”建筑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运用尝试被全国各地城市建筑广为采用,“大屋顶”建筑不仅采用了新技术建造仿传统宫殿式的屋顶和外立面,建筑内部则采用砖墙与混凝土结构,而且在功能布局上完全采用以功能为主的布局原则,在细节装饰上运用大量的中国传统纹样,形成东西合璧的新的建筑重构。例如北京西站、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长城饭店和北京机场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导致功能性强的国际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迅速壮大,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近些年来,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师在国内创造了许多现代主义典型的建筑作品,如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址、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歌剧院、福斯特设计的T3航站楼等。在现代主义建筑不断壮大并占领建筑设计潮流的过程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重构方式的设计尝试也不乏创新性的案例。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他将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即“粉墙黛瓦”的建筑特征,作为博物馆的整体色调与古老的苏州市城市肌理重新糅合在一起,用花岗岩取代到处可见、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不仅体现出更加统一的色彩和纹理,同时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艺营造出苏州传统庭院式园林建筑的深厚韵味,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尝试和对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文化重构迈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探索性的一步。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球化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西式风格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冲击越来越大,甚至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以至于中国传统建筑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传统的建筑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适当的融合共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传统简单的工艺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一体化的统一,从建筑中也能体现节能减污的效果,让建筑设计也成为一种新的环保方式。中国传统的文化文化中很多都是很珍贵的财富,将这些传统设计文化恰当的提炼和简化之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必将让现代建筑设计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粟亚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魏海涛,任志纲.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河南建材,2011(05).

[3]梁佩佩,徐青青,苗蕾.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当代艺术,2011(04).

[4] 徐炯炯.传统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山西建筑,2009(03).

猜你喜欢
现代建筑建筑设计传统文化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结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54:19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花窗艺术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