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湛常
摘要:岩溶发育地区,不同埋藏深度的溶洞较多,在以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此类情况,极易发生偏孔、卡锤,甚至塌孔等事故。本文根椐岩溶地质的特点,介绍冲孔桩溶洞处理的几种工艺,结合工程实践,证实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冲孔灌注桩在岩溶区施工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岩溶区、冲孔桩、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TG316.1文献标识码: A
1.形成岩溶地质的条件
(1)具有可溶性岩石,分布在我国的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和白云岩。
(2)具有良好的水循环交替条件
2.岩溶对成桩施工的影响
(1)岩溶现象在土层中表现为大小、数量不一,分布不均的孔洞,它具有埋藏浅、分布密、发育快等特点,以基岩为持力层的桩基,桩底部可能存在勘探时没有被发现的溶洞,,若洞顶到桩尖距离不大,会对工程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2)桩锤穿越石灰岩和白云岩所形成的溶洞过程中,由于顶板岩质强度高,成孔困难,一旦击穿,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漏浆、涌水、突水、偏锤、塌孔、沉陷、桩机侧翻等现象,甚至出现伤亡事故。
(3)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成孔时涌水量大,给桩基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带来一定的困难。
3.成桩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前应仔细分析地质资料,条件允许时采用超前钻对岩溶区详细勘探,力求取得全面准确的地质详勘资料。
(2)对照所取得的溶洞资料,根椐溶洞的大小,区分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以达到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降低工程成本双结合。
(3)溶洞处理所需的施工材料、应急抢险材料等应备至现场,条件成熟才允许开孔施工。
4.溶洞成桩的处理方法
(1)粘土、片石填充法
适用于溶洞范围小,溶洞高度小于1m,对照地质图,当冲至溶洞顶板lm左右时,减小冲击冲程,控制在1~1.5m,通过短冲程快频率冲击的方法逐渐击穿溶洞,溶洞一被击穿,孔内水头迅速下降,一般护筒内泥浆会全部或部分流失,情况严重时会因此造成塌孔,这时立即向孔内补充泥浆,同时提钻至孔口,并向孔内投入片石、粘土块和水泥,填充溶洞,当孔内水头稳定时,用测线测出回填厚度,当回填厚度大于lm时,使溶洞范围形成护壁后,再继续施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用以上方法,反复冲砸,填塞溶洞,挤密护壁,直至顺利穿过溶洞。采用回填粘土、片石处理法时,钢护筒须穿越砂砾等透水层、坐在不透水层上,以防止出现溶洞后孔内水头急剧下降造成塌孔。
(2)贫混凝土回填法
对于溶洞高度1~3m,尤其是半填充或无填充溶洞,当采用回填粘土或片石的方法难以成孔,或者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孔壁被挤垮,可采用灌低标号混凝土的方法处理。当冲至溶洞顶板lm左右时,减小冲击钻冲程,控制在1~1.5m,通过短冲程快频率冲击的方法逐渐击穿溶洞,为节约混凝土用量及提高处理效果,可先填片石,反复冲挤,在桩周边形成片石骨架,再灌注低标号混凝土至溶洞顶1m,待混凝土达到2.5MPA强度后继续冲孔施工,穿越溶洞。
(3)钢护筒跟进法
对于溶洞高度较大时,洞内无填充或有流塑充填物,漏水严重或与暗河连通时,可采取钢护筒跟进法施工。这种方法就是一面冲孔、一面接高护筒,并将其振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或溶洞内,用以阻断溶洞内流塑充填物或水的流动,便于钻孔施工。在垂向溶洞较多、桩长较长时,钢护筒跟进困难,不能一层跟进到底时,可分次钻孔、分级跟进护筒。为保证内护筒的刚度,钢护筒采用10mm~15mm厚钢板弯制,内护筒内径的确定现场根据基桩穿过大溶洞的数量,确定内护筒级数,每增加一级,内护筒内径增加0.25m,最小一级内护筒直径大于桩径0.2m当冲至溶洞顶板lm左右时,减小冲击冲程,控制在1~1.5m,注意此时不要击穿溶洞,提起桩锤,采用振动捶压入钢护筒,下沉内护筒时,由大到小,分级逐次下沉进行。先钻大孔,下沉大护筒;再钻小孔,下沉小护筒。如果穿过一层溶洞,就采用一级内护筒,每增加一层洞,就增加一级内护筒。直至溶洞底部,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压入护筒的垂直度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如果内护筒太长可分节下沉,在孔口焊接连接。当钢护筒打至第一层岩面或穿过溶洞到下一层岩面时,钢护筒周边不可能与岩面完全接触,加上岩面岩面一般较为倾斜,内护筒与岩面之间一般往往会形成较大间隙,若不加以固结,在入岩冲进过程中会成为桩孔与桩外的通道,极易造成埋钻和过护筒脚时产生偏孔或斜孔,留下质量隐患。利用冲击成孔时对孔壁会产生挤压的特点,在钢护筒刃脚范围内抛填块石、粘土,用2-4m冲程进行冲压,使其密实造壁,反复多次,直至孔底平整才可以向下冲进,处理同时可以冲平参差不齐的岩面。钢护筒能有效将桩孔与溶洞分隔开,有效地避免流塑状填充物回流现象,桩孔顺利穿越溶洞。
(4)注浆法
注浆法是桩基施工前岩溶处理的一道工序,注浆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岩溶发育区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投资小、损耗小,操作工人少,工期短、见效快,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小,对环境影响小,在狭窄的场地和空间均可施工,加固深度可深可浅,易于控制等许多优点。
工艺原理:利用液压、气压或者电化学原理,把浆液均匀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等方式,替换土颗粒间或者岩石裂隙间的水分和空气;浆液固化成固结体与原来的地层形成一个强度、防水及化学稳定等性能有所提高的结石体,这一过程叫做注浆。
操作要点:注浆孔钻探技术a、测放孔位:根据设计图纸统一编号,并现场测放孔位,标高,进行统一编号钉桩。钻孔偏差不大于50cm。b、钻机就位:平整场地、机台后,设置钻机,调平机架、机体。c、开孔钻探:开孔前先了解有无地下埋藏物,确认无误后采用三翼钻头、岩芯管开孔钻进。开孔直径不小于φ110mm。d、土层钻进:土层钻探采用φ108mm钻头钻进,每一回次钻完后,取出土芯、岩芯,摆放整齐,并用标签记录不同土层的深度。对于地层含大量砾石砾砂、土层地质较松散的桩孔应采用φ110套管,护壁套管露出地面0.2~0.5米。e、岩层钻进基岩面以下采用φ91钻头,钻孔过程中均取出岩芯,摆放整齐,用小标签记录不同岩性以及溶洞的深度,确定土石界面。钻至设计深度后,对钻孔进行清洗,宜维持20min钟。f、桩位采用压力注浆加固,按照分序原则布置二个序列注浆孔,先施工第一序列孔,再施工第二序列孔。g、钻进过程注意事项:1、在钻孔通过土层和岩溶发育破碎带时,采用跟管干钻,钻至岩层后可采用饱和水钻进,严禁使用泥浆钻、大水冲水钻进。2、钻孔深度根据具体土层厚度、岩溶洞穴和土洞形态、埋深综合确定。3、在地下水位高于土石界面时,在进行钻进时要做好封水工作,钻孔不得偏斜。
注浆:注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以及注浆管材等。注浆前准备:根据设计图及注浆孔岩溶发育程度,做好浆液配比用料,水灰比为0.8:1~1:1。检查搅拌机、注浆泵等设备运转情况;压浆孔孔口盖换上混合器(法兰盘),对管路进行试压、检查管路、接头的连接、密封质量。当控制浆液漏失处理局部使用双液堵漏时,水玻璃与浆液体积比以试验确定,水玻璃浓度35~40be,模数2.4~3.4。注水试验:选取代表性孔进行注水试验,确定注浆前单位长度吸水量。注浆采用金属注浆管,有空洞需要填充水泥砂浆或水泥碎石粉浆时,内径不小于50mm,伸入注浆范围顶面以下为花管,且长度不小于0.5m。注浆底部为破碎带或溶洞时,应充填混合良好的水泥砂浆或水泥碎石粉浆封闭底部通道。注浆的方式采用动态施工的方式:采用自流注浆和压力注浆相结合。注浆压力参数:在灰岩中不小于0.2~0.4MPa,终于压力0.2~0.5MPa。对土洞、空洞或半充填溶洞,应高压冲填粉煤灰、砂、碎石后再进行注浆处理。注浆时当注入率较大时,可掺入一定量的粉土或粉煤灰,粉土掺入量(水泥重量的10%,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50%)。在终注压力下连续注浆10min的注入率不大于5L/min,可终止注浆。达到以下条件可结束注浆:⑴注浆口口压力维持在0.5MPa左右,时间可维持在10min。⑵冒浆点超过注浆范围3~5m时。⑶单孔进浆量达到平均设计压浆量的1.5~2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⑷特殊条件控制标准:当注浆压力不大或降低注浆量,基底出现异常上鼓,应终止注浆,同时采用附近注浆孔“补偿”等措施。
5.结语
实践证明,岩溶地质条件进行桩基施工时,首先进行地质钻探,查明地质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选用片石、粘土回填法、回填贫混凝土法、钢护筒跟进法、注浆法等溶洞处理方法进行成孔施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效解决冲孔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确保桩基础冲孔灌注桩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方小睿,沈典栋.溶洞区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J],公路,2011(12)
[2]蒋建延.岩溶地质桩基处理技术措施[J].水运工程,2012(5):10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