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模块化设计探索

2014-04-21 00:36:00曹利郭坤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建模块化养老

曹利 郭坤

摘要:本文从成都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到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模块化的设计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当今城市建筑高密度环境、土地资源稀缺、建设需求量大的前提下,进行养老院模块化设计的建筑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工程实践进行了详细解说和分析。 更多还原

关键词 :

老龄化;养老机构 ;模块化设计; 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背景

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7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5%。预计到2015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4.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15%以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老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带来较大压力,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10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在成都周边6区县开展成都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工作。

本项目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正是6区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之一。

1.1建设标准要求

成都市政府采用建设方式、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统一化的养老院建设模式。大量养老院的建设,和对建设质量及功能的标准化要求下,在操控上更适合模式化建设。

表(1)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建设要求2、 模块化

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从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提出这一设计方法以来,它已经扩展到很多行业,并应用到实际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之中。

贾延林在 《模块化设计》 中将产品模块化设计解释为:“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现代设计方法”。

1养老院建筑功能模块的构建

2.2.1标准模式化设计

根据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多因腿脚不便,较少的主动上下楼参与日常活动,设计考虑以每层建筑为一护理单元进行设计,形成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养老院功能体系。

设计强化建筑单体的标准化建设,在满足相关规范条件下统一、规范的柱网关系中设置经济、合理的相关功能。充分考虑各区县用地形状的差异性,将建筑的各个功能体块进行拆分和分解,通过体量组合形成功能上一致、形体上灵活组合,标志性强的养老院建筑。(图(1))

图(1)标准化模式设计

2.2.2标志性的体现

设计充分对该系统建筑的标志性进行了统一考虑。分别通过对色调、建筑体量、建筑符号来强化了建筑的标志性。

2.2.3建筑空间设计思路

护理单元均面朝南向展开,将外廊置于北侧。形成南北通透,满足老年人对日照、通风的要求。各护理单元端头设有独立的交流活动空间,足不出户即可形成小范围的社交团体氛围。

公共与服务空间设置于各护理单元的核心位置,服务半径大,高效紧凑。

后勤配套服务设施结合用餐空间及城市下风向布置。

养老机构模块化的功能分区

养老机构根据使用及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功能上主要由护理单元、综合服务单元及后勤配套设施组成。(表(2))

养老机构模块功能

护理模块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居室、卫生间、阳台等

综合服务模块 医疗辅助用房、护理站、公共卫生间、公共淋浴间、活动室、阅览室、餐厅、配餐、陈列室等

后勤配套设施模块 行政办公、食堂、小卖部、厨房、污物处理、变配电房等

表(2)养老机构模块功能

4.温江区永宁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模块化设计实践

基地情况:本项目位于永宁镇天王村,总规划净用地面积约为20.5亩。地块南侧为规划用地;北邻规划北环路;东邻永羊路与北京阜外医院,西侧为漏沙堰。总建筑面积12843.97㎡,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7979.03㎡,床位340张。

4.1设计理念

通过对地形及周边环境重新的思考进行模块之间的组合。

有机生长的空间结构:

“一”字形的母题单元重复组合,形成建筑有机生长的韵律。

2、高效紧凑的空间设计思路:

服务空间设置于被服务空间的核心位置,服务半径大,高效紧凑。

图(2)模块化空间设计理念

4.2 设计策略

根据对现状地形的分析,用地东侧和南侧为漏沙堰景观带。设计以老年人护理模块分段错开的设计手法,使每户居室均朝向南向,既满足了老年人居住对日照的要求,又实现户户观景无遮挡的良好景观朝向。方案将外廊、附属用房统一设在老年人居室北侧,避免了城市道路交通噪音对居室的干扰。

图(3) 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噪音隔离示意

4.3规划设计

4.3.1分期开发

用统一的规划手法来处理综合楼的分期开发建设。一、二期工程在功能上相对独立,同时在两期工程完成时又统一在极具韵律感的建筑中。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实现分期建设互不干扰。

4.3.2功能分区

养老院总体功能分区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为护理单元、综合服务区和后勤服务区。

4.3.3交通组织

项目的交通组织以不破坏内部舒适静谧的疗养环境为基本原则,内部庭院除设置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出入的通道外,以自然、富于变化的游览小径为主。机动车道环绕建筑群体外部设置并靠次入口一侧安排必要的停车空间,实行人车分流。主入口设置于地块北侧的规划道路一侧,后勤辅助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规划道路上,并设有专门的后勤堆场。

4.4单体设计

4.4.1单体功能分区

一期建筑主体6层、局部5层,总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由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综合护理区、后勤区四部分组成,服务空间处于功能体块中最核心的位置,护理单元沿服务核心向两侧延展,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位于建筑体块中部总和服务带中。每层综合服务区设置有康复中心、护理站、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于一层后勤入口一侧设置有后勤保障、服务、厨房等功能单元。一—五层共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84间。六层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8间,全失能人员区8人间2间。

二期建筑主体6层、局部5层,由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综合护理区、后勤区四部分组成,服务空间处于功能体块中最核心的位置,护理单元沿服务核心向两侧延展,医疗与康复中心、办公位于建筑体块中部总和服务带中。每层综合服务区设置有康复中心、护理站、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一—五层共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60间。六层设自理人员区两人间7间,全失能人员区8人间1间。

4.4.2交通组织

为方便老年人使用,交通流线采用简单的直线走廊,每个护理单元的尽头设有疏散楼梯,一楼各个疏散出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便于老年人使用。竖向交通电梯充分考虑轮椅与担架的通过性,保障紧急情况下的医用救护设施无障碍通过。

4.4.3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形态由条状母题单元组合而成,将建筑的功能性整合到建筑体量与室外空间环境之中,依地形展开并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建筑风格力求营造舒适、放松、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整体感觉现代、简约、轻盈,建筑主体生于自然并且融入自然。

以“扬起幸福的风帆”为寓意的建筑构架,明显高于建筑物其它体量,形成标志性强、易识别的建筑特征。

5、设计后的思考

养老机构的模式化设计并不意味着对具体地形和现状环境的忽视,而是在功能模式化设计满足的前提下,对具体项目背景的“量体裁衣”考虑。

在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还未提出统一规范法规的情况下,用地紧张和建筑面积有限是建筑设计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模式化设计中在满足基本功能设置的前提下,如何更多的考虑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情感、对交流、对建立社会关系等精神层面的渴求,是今后设计的难点和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

[3] (日)日本建筑学会 编,杨一帆 等译 《新版简明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公建模块化养老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以宁德“四大馆”文化公建项目设计为例
BIM技术在清华珠三角公建项目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模块化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1:56
浅谈公建装修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中国核电(2017年2期)2017-08-11 08:00:56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 06:29:50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