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014-04-21 00:36:00唐付岭赵元伟张照秀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成因分析三峡库区

唐付岭 赵元伟 张照秀

摘 要:滑坡灾害是三峡库区重大的地质灾害之一。给移民工程建设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奉节县陈家包滑坡是三峡库区三期蓄水进行的II类应急勘察项目,人类工程活动施工加剧了滑坡的活动。滑坡经分析计算,推荐对其进行治理。治理措施包括整体支挡工程、反压工程、局部支挡工程、排水工程、坡面整治绿化等。为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地区滑坡的成因治理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峡库区;滑坡;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62文献标识码:A

奉节县陈家包滑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新县城鱼腹开发区的长江北岸,现已建有大量房屋,新建的沿江大道从滑坡前缘穿过。该路段为一古滑坡体[4]。为了查明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滑坡规模、滑坡影响范围、滑体厚度及滑动面特征,以便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勘察中采用了地质钻探、浅层地震勘探、平洞及井勘探、声波测试、钻孔测斜等多种手段[1]。勘察期间曾多次聘请国内有关知名专家到现场实地研究并指导工作[7]。

1滑坡区环境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长江北岸岸坡上[4],属构造-浅中切割低山河谷岸坡地貌,地形北高南低,斜坡大致顺东西向展布,倾向长江。场区地形上部及下部较陡,中部较缓,其中320m高程以上斜坡坡度18~25o,280m~320m高程斜坡坡度10~15°,280m高程以下斜坡坡度27~35°。因削坡填方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现原始地貌已有较大改观[4]。横贯全区修建的沿江大道和鱼腹路,路面高程从181至320m,沿公路及新建房屋形成了高10~40m的人工高陡边坡,缓坡段被整平成为房建场地。其中沿江大道内侧至高程280m为陡斜坡,在区内两侧及中部发育三条冲沟,冲够断面呈“V”形,切割深度5~15m,纵坡15~32%,为降水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泄通道[4]。

1.2地层岩性

滑坡区内仅出露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第二、三段[4]。第二段(T2b2)主要在在滑坡前缘沿江大道内侧边坡出露,岩性为紫红色为主的杂色粉砂岩和泥岩,局部夹薄层灰、灰黄色泥质灰岩及泥灰岩。该层厚度100~241m。第三段(T2b3)位于第二段之上,主要在滑坡前缘沿江大道内侧边坡、林家包以北及西侧冲沟内有出露,岩性下部为灰、深灰、灰黄色中厚层~薄层灰岩、泥灰岩,夹少量钙质泥岩;中部为中薄层灰、灰黄、灰绿色泥质灰岩及钙质泥岩;上部为灰色薄层~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及泥灰岩。该层厚度350m左右[4]。

1.3地质构造

滑坡区构造上位于巴务河向斜南西翘起端[4],岩层走向总体呈北东向,倾角7~32°。新构造运动在场区及周边地区表现为大面积不均匀性抬升,无区域性断层通过[4]。

1.4岩土构成

1.4.1滑坡堆积体(Q )

滑坡堆积土层(Q4del):由灰岩、泥灰岩岩块构成的块碎石土及粘性土夹碎石组成,厚12~40m。分布于滑坡区内[4]。

崩坡积土层(Q4col+dl):岩性以块碎石土为主,主要为灰岩、泥灰岩,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悬殊,一般块径0.1~2m,最大达4m,粉质粘土为褐黄色、灰褐色,呈硬塑~坚硬状。结构稍密。土石比2:8~5:5,上部块碎石含量相对较少。厚7~40m。主要分布于滑坡区的斜坡地段。

人工填土层(Q4ml)[4]:主要分布于公路及居民区,为新近堆填的工程弃土,堆填年限多不超过6年。灰黄、灰褐色,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灰岩、泥灰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径2~60cm,粉质粘土呈硬塑~坚硬状,土石比4:6~7:3。厚度1~4m[4]。

1.4.2基岩

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第二段(T2b2):岩性为以紫红色为主的杂色粉砂岩和泥岩,夹薄层灰、灰黄色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区域内厚度100~241m。分布于滑坡前缘沿江大道内侧边坡出露。

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第三段(T2b3):位于第二段之上,岩性下部为灰、深灰、灰黄色中厚层~薄层灰岩、泥灰岩,夹少量钙质泥岩:中部为中薄层灰、灰黄、灰绿色泥质灰岩及钙质泥岩;上部为灰色薄层~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区域内厚度350m左右[4]。

1.5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形上部斜坡较陡,区内汇水面积大,滑坡体上冲沟较发育,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生活废水,具季节性流水的特点。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碳酸岩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T2b3灰岩、泥灰岩中,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以潜流形式向长江排泄,水位埋深大,位于滑带之下,滑体内未见地下水。在滑坡外围近东侧壁处,崩坡积块碎石土中见一下降泉出露,流量0.321L/s(2003.5.15)。长江是该滑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也是该区域内的最低排泄基准面。[4]

2滑坡成因规模分析评价

2.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2.1.1 变形破坏迹象及特征

陈家包滑坡为老滑坡,自形成后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犹豫近几年移民工程施工,对该滑坡后缘加载,前缘开挖,恶化了陈家包滑坡的稳定性,目前陈家包滑坡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滑坡西侧近后缘及滑坡中部[4]。

陈家包滑坡中部及西侧后缘正处于复活的弱变形阶段,其变形方向为 170~190°,变形破坏的诱发原因是人为堆填弃土及暴雨的共同作用,使滑体在上覆土体自重力作用下发生推移式拉裂变形[4]。

2.1.2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陈家包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7],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质组成

陈家包一带堆积了大量的崩坡积松散物质,土层厚度12~40m,为陈家包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1]。

2滑体物质结构

滑坡土层与基岩接触带力学性质较差,基岩面中后部倾角较陡,一般大于20o,大于土体内摩擦角,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内因[1]。

3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长江北岸斜坡上,为顺向坡,地势北高南低,斜坡坡角较大,总体地形坡角20°左右,前缘一带受长江切割,形成高陡临空面[4]。

4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8]。目前,滑坡中后缘建有移民统建房及鱼腹路等,前缘建有沿江大道,这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切坡、或弃土、或排水,改变了滑体形态和结构,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促进了滑坡的复活变形和发展[4]。

5降雨

奉节地区降雨充沛,集中在5~9月,其间多高强度的暴雨,最大日降雨量158.6mm,大量的雨水入渗使滑体部分饱水,滑带土软化,降低抗滑强度,坡体稳定性变差[4]。暴雨对滑坡的形成及复活起着重要的作用[7]。

2.1.3滑坡复活成因机制分析

老滑坡的存在为滑坡的复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大量的松散堆积体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坡体提供了条件[4];老滑面的存在,使得渗入坡体的地下水在滑带附近富集,滑带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其抗剪强度降低,从而使滑坡的稳定性降低[7]。

2.2滑坡规模

滑坡周界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滑带滑面特征及基岩露头特征来圈定[1]。陈家包滑坡为老滑坡,后缘边界位于奉师体育场中部,高程296.80m左右,滑坡东侧以冲沟为界,西侧边界以基岩出露状况及地形地貌综合分析而定[4],奉师以下至高程280m段地形坡度在12o左右,沿江大道内侧至高程280m为陡斜坡,坡度30o左右,前缘剪出口位于滨江路内侧边坡土岩分界面,分布高程184~195m。滑坡平面形态呈扇形,长260~330m,后缘宽200m,中部宽300~400m,前缘宽450m,面积约9×104m2,体积约200×104m3。大型滑坡[4]。

3滑坡分析验算及评价3.1计算边界条件及参数的确定    (1)按滑动面基本呈折线型的特点,选用“分段推力传递法”进行稳定性验算。根据该滑坡的地貌特征及滑体的结构特征,选择具代表主滑方向的破面为计算破面,[3]其计算公式如下:オ式中Pi为第i块段剩余下滑力;Wi为第i块段滑体重量;Qi为条块间孔隙水压力;KH为地震系数;Ci为第i块段滑面凝聚力;Li为第i块段滑面长度;Pi-1为第I-1块段剩余下滑力;αi为第i块段滑面坡角;Ui为滑面上孔隙水压力;ψi为传力系数,ψi=cos(αi-1-αi)-sin(αi-1-αi) tgЕ読;tgφi为第i块段滑面内摩擦系数;Kc为滑坡推力安全系数,极限平衡时K璫=1.0 ;    (2)因滑坡两侧缘冲沟已切割至滑床基岩,故可不考虑侧向摩擦阻力[7];    (3)考虑到滑坡体天然地下的水位在滑动面以下的基岩内,因此,在天然状态下滑块重量计算时用各岩层的天然容重[1]。在水库蓄水位时,滑坡体部分被水淹没时,水位线以上仍用天然容重,蓄水位以下用浮容重。在水库放水至死水位时,正常蓄水位以上用天然容重,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部分用饱和容重,死水位以下用浮容重[4];    (4)由于该滑坡为已经形成多年的古滑坡,因此采用反算法求得滑面抗剪强度φ=20°,C=0.045 MPa。[4]再根据滑动面物质组成特征,结合工程类比并考虑水库蓄水后在水的浸润作用下滑坡土体被软化,其强度降低的可能,故按反算值折减0.8倍后,确定用于本滑坡稳定计算的内摩擦角为16°,凝聚力C=0.035 MPa。[2]根据试验成果,确定滑坡体中的块碎石夹粘土天然容重为1.83 t/m3,饱和容重为2.03 t/m3,粘土天然容重为1.75 t/m3,饱和容重为2.03 t/m3。假基岩则在试验指标类比后,其天然容重使用2.25 t/m3,饱和容重用2.03 t/m3。3.2分析验算结果    使用计算机对该滑坡在多种不同因素组合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3]。    通过上述计算表明,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从1934年形成滑坡到现在未见滑坡有任何活动迹象[4]。在水库蓄水后并考虑地震因素,滑坡仍可处于稳定状态,仅在工况3时影响的情况下,滑坡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整体失稳。

4治理措施建议

4.1、整体支挡工程

在堆积体前缘基岩面反翘段(地面高程150~160m处)设置支挡结构,保证关该滑坡的整体稳定,同时阻止堆积体前缘在库水位作用下变形失稳向后延伸。该处堆积体推力较大,可考虑采用多排抗滑桩[6]。

4.2、反压工程

在规划的沿江大道处(地面高程160~180m一带)采用填土反压,正好压住了后缘浅层变形体坡脚抗滑段,增加抗阻力,前缘形成沿江大道,同时结合沿江路建设进行库岸防护,能保证后缘浅层变形体的稳定[3]。

4.3、局部支挡工程

4.3.1在局部后缘浅层变形体剪出口位置较高处。如拦池沟段,填土压脚失效,则对后缘浅层变形体辅以局部支挡[3]。

4.3.2后缘浅层变形体地形呈斜坡状,沿江大道按路面标高177m填土后,后缘浅层变形体斜坡坡脚仍存在较高的临空面,变形体可能发生局部变形失稳,建议亦辅以局部支挡[3]。

4.3.3后缘浅层变形体内存在不合理人工切坡及浅基础挡土墙护坡,致使土体发生局部变形(特别是游泳馆一带)[6]。建议对变形体内高堡坎进行险情排查,对不稳定陡坎和挡墙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消除局部滑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3]。

4. 4、排水工程

4.4.1建立完善地表排水系统。堆积体现有明、暗排水沟较多,但部分排水沟排水能力不足,特别是大暴雨时造成地表水横溢,而且多数排水沟防渗能力差,地表水下渗严重。因此必须对堆积区排水系统进行整治,加宽后缘沙龙路上排水沟,并加强防渗处理,对排水能力不足的明暗沟重新进行规划改造,并进行浆砌、补漏防渗[5]。

4.4.2建设地下排水系统。由于堆积体中存在地下水,可考虑在175m地表高程以上安排若干条地下水排水主道,尾段辅以支叉道,以排出堆积体中地下水,从而提高堆积体土抗剪强度。

4.5、坡面整治绿化

结合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坡面上种植香根草进行绿化治理。

5结语

综上,根据该滑坡区的的地形条件和地质结构特点,结合库区规划建设,宜采取支挡工程、反压工程、排水工程、坡面整治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目前,该滑坡已治理完毕近8年,且该经过三峡库区水位的涨降、雨季及加载的考验,该滑坡未出现开裂变形现象,现运行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JTJ 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杨航宇,等.公路边坡防护与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 贺代东,罗建华,张良建等.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Ⅱ类应急项目奉节县陈家包滑坡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M] 重庆;重庆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05.

[5]李术才,李树衡,张庆松,等.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2);217-225.(Li Shucai,LiShuchen,ZhangQing,etal.ForecastofKarst- Fractured qroundwaterengjiu and Defective geological conditionsi[J].ChineseJournaofofRockMechanicsand Engineering ,2007,2(2):217-225.(in Chinese ))

[6]《工程地质手册》编写组,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Engineering Geology Handbook》editorialdeptLi.engineeringGeoiogyHandbook[M].Beijing; Chine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npress ,1982.(in Chinese ))

[7]陆培炎, 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lu peiyan.Alupeiyans selected books and papers【M】,Beijing;seience pressc ,2006.(in Chinese ))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成因分析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关于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16:43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40:23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05:05
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