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燕
摘要:道路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好坏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着城市防洪及防止地下水或土壤被污染的生存问题;其使用功能是否完善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另外,道路排水管道工程是隐蔽工程,维修起来比较麻烦,有的甚至是无法维修,并且维修费用较大,因此确保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给排水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排水施工的原则和思路
在进行道路的排水施工时,应遵守如下原则和思路:(1)根据各段水文地质以及道路构造物等因素,认真研究分析排水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核心任务,确定各段排水类型和排水方法以及排水设施。(2)排水设施和排水方法的选择除认真分析其排水效果外,应充分考虑其负面影响和危害(如明沟的“明沟效应”,路缘石排水的“隔墙效应”等),尽量避免和较少负面影响。(3)充分认识水对道路的危害和影响,重视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杜绝排水设施和施工“机械化”、“通用化” 、“自然化”的现象。(4)重视施工技术的要点,否则“完美无瑕”的排水系统将留下遗憾,如渡水槽、倒虹吸、明槽开挖与农田季节灌溉的矛盾。
二、道路施工中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
1道路排水设计方面
道路排水的设计分为路面和路基两方面内容,其中路面设计包括人行道的设计、路面材料的选择特点、车道设计。城市道路的绿化带一般涵养水的能力较强,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设计中保持人行道和车道的积水能快速排除。一般是将人性道横坡坡度向车行道方面稍微倾斜,并在底端设置下水道入水口,而为防止绿化带的泥水漫延到人行道,在之间设置稍高的挡板。车道设计时未减少地表积水的径流时间,可采用双坡排水的方式,车道坡度向两边人行道倾斜,沥青和其他硬化材料的运用使积水不易被吸收,流入两边下水道口;路基的排水处理,尤其是立交桥路,容易出现盆地积水影响路基质量。因此,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如果调蓄排水的水量较高,使得直接排水无法顺利进行,可以将能不能直接自流的水量引入蓄水池。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设置排水泵站来处理地势低的积水。
2道路施工中给排水管道施工设计方面
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设计需要在收集足够的信息之后着手进行,处理措施一般采用水污分流式的管网。并且在施工时需要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并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保护和监管。在土质较好的地段,管道的处理可埋置稍微浅些的深度,在2m左右,不需采用支护。管道铺设时使用质量过关且有检验报告的成品管,按照经勘查和分析调整之后确定的管网分布图来进行铺设,安装时注意接口的连接,而非直线的管道安装更需要注意接口的缝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在雨天禁止进行接口施工,而雨天和平时的施工现场需要使用明沟排水,来防止地面积水。
三、城市道路施工中给排水处理注意事项及完善措施
1城市道路施工中管道埋藏深度
施工处理中,水管埋藏的深度如果超过规范,会造成施工周期变长,并且在日后的维护中有一定的难度,增大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因此,给排水管道设计时,考虑地质和排水形式,来设定合适的管道埋藏深度范围。
2管道走势和分布情况
在给排水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管道的分布和走势,基于对需水情况的了解和市政总体规划中的防洪和竖向规划来进行合理分配。力求使用最少的管道材料达到最好的连接效果和输水效果。
3可提高道路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措施
在具体的道路施工给排水工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强城市道路的给排水处理效果:一是在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各种相关信息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需要了解水资源分布情况、供水单位、用水单位、用水地区、用水量和区域内的地质情况、道路交通情况等信息,来设计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管网铺设方案;二是在路面的排水处理之前,对路面的渗水性能和平整情况进行改善,必要时加铺渗水性能较好的、稳定性高的路面材料;三是在进行道路施工中寻求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如与交通部门协作,对目标范围之内的道路进行暂时封锁;四是积极研究和探讨,形成最优的施工方案,从管网走势、管道材料、施工方式、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
四、施工时的质量控制
道路排水管道的顺直度和坡度的控制。施工前要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做好交接桩复测与保护,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测量误差,精心测设全井段的中线和高程的控制点;管道安装时要在管道半径处挂边线,挂线要绷紧,管子半径高度丈量要准确,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用石块作为支垫,调整好每节管子的中心和高程,另外要确保相邻两管不错口;浇筑管座前用与管座混凝土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做好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的填实,同时在两侧浇筑混凝土。
道路排水管道基础强度和稳定性的控制。管道基础强度不够往往会导致管道沉陷,甚至会出现接口开裂和管道断裂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基础施工,这样才能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发现槽底土壤被松动或被水浸泡,应将松软土或被浸泡的土层挖除后用砂或碎石等稳定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当发现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的情况,应采取换土措施以改良其水文条件,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重视闭水段封口的严密性。由于闭水段封口在井内,所以施工时很容易被忽视,一般采用砌砖墙封堵。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检查井砌筑之前就进行封砌。砌砖墙封堵前,把管口一定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后,涂刷一层水泥原浆;封堵前所有的砖块必须润湿处理过,保证其密封性;另外要在管内底处设置排水孔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为了避免出现不合格现象,完成封口后,要进行闭水试验,将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闭水试验,将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
结束语
严格遵守道路给排水施工的技术要点,并在施工中总结的经验,是保证道路质量的最佳手段。我们还需要通过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含量高的施工方法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大大降低道路通车后的维护费用。
参考文献:
[1] 靳占英,浅析道路施工方案与给排水技术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2年19期
[2] 刘立群,探讨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3年17期
[3] 周雅芳,李佳,张璐平,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