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探析

2014-04-21 00:36:00钟淑君林正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跟踪审计建设工程模式

钟淑君 林正斯

摘要: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跟踪审计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建设工程审计中。目前,建设工程跟踪审计还处在探索、完善和规范阶段。本文说明了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定义及特点,并详细探讨了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的分类和适用性。

关键词: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全程介入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中,对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定义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有的基于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有的基于仅对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有的则基于咨询公司参与跟踪审计等。

笔者综合他人研究成果,并对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实践进行总结与提炼,将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定义为:是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实时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其目的是加强监督,促进管理,控制规模,节约投资,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并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跟踪审计的特点

1、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

对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工作量大。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等进行动态审计,这样使得审核思路更清晰,也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在传统工作阶段范围基础上双向延伸,这样有利于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运作是否正常。

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

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故理不清、扯不断现象经常发生。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审计人员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是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的需要

在单一阶段内改变传统审计模式的同时,也扩展了视野,拓宽了审计领域,将审计延伸到全建设过程的其他阶段。着眼决策、管理、经济、财务、技术不同方面,既强化了行政监督,又能对资金使用,造价构成及技术措施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分阶段审计监督。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前期的跟踪审计内容

1、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

重点审查拟建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技术方案,复核可行性研报告中的基础数据、相关参数和指标等有关的投资费用。

拟建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情况审计

重点审查资金是否到位或确有保障、自筹资金可行性和偿还能力等。

建设工程设计环节审计

重点审查拟建工程项目的造价,设计概算编制依据,以及单位工程设计概算准确性等。

建设工程招投标环节审计

重点审查工程招标控制价和招标文件内容的合理性与合规性,以及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格和条件,监督招标环节是否依法依规且“公正、公开、公平”地进行。

(二)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审核

在工程进行中凡是需要变更的部分,都必须要按照管理规定,及时进行现场签证,施工单位要及时拿出变更单和变更预算,监理人员及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及时签字认可,跟踪审计人员要及时审核,确认工程变更造价。并及时调整工程总造价。

(三)设备、材料采购审核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必须加以重视。要尽可能在合同中细化设备、材料采购事宜,明确所采购材料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检验的部门和费用,交接的手续,规范操作过程。

(四)工程款进度款审核

在合同中就要明确工程的付款方法,严格按进度付款,并及时扣回建设单位预付款。要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杜绝隐患,确保资金安全。

(五)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和财务决算审计

开展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实施全过程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工程竣工结算,在阅读和分析完所收集到的资料后,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结

算书进行审核,确定工程造价。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就是各施工环节审计的汇总。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模式分析

(一)模式分类

1、按介入点分类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按跟踪审计的介入点,可分为全程介入法、适时介入法和重点介入法。

(1)全程介入法

全程介入法是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即对工程项目从立项论证开始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目前,人们在理论探讨中,提到的跟踪审计大多是指这种模式。全程介入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审计工作,涉及审计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工程施工技术知识、工程概预算知识、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等。

(2)适时介入法

适时介入法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适当时段跟踪审计介入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适时介入法要选好介入点,抓住工程建设活动的重要过程。在当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采用适时介入法,大多是把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点作为介入点,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审计。

(3)重点介入法

重点介入法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重点环节实时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重点介入法,事先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了解、分析工程建设的全貌,找出可能出问题和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应特别关注工程在建阶段,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将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和建筑主材作为重

点。

2、按参与度分类

按跟踪审计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参与程度,可分为管理型和建议型。

(1)管理型

管理型是将跟踪审计融入工程建设活动中,跟踪审计人员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跟踪审计意见具有否决权。

(2)建议型

建议型是跟踪审计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实时对建设活动进行审计分析,提出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设活动,只有建议权,但能通过第三方行使否决权。

审计意见有两种途径作用于工程建设活动,一是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设活动,提出建议,充当参谋,工程建设活动的各方应高度重视审计建议。二是当跟踪审计认为是重大的、原则的问题,且直接作用后没有得到满意的反馈信息时,通过具有否决权的第三方作用于工程建设活动,例如,在工程施工阶段,可以通过监理方或工程管理方,甚至是工程决策方,对施工过程进行干预。

(二)跟踪审计模式的适用性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按介入点分类,强调的是介入时间;按参与度分类,强调的是工作界面的紧密程度。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分类的模式是结合使用的,例如,管理型的全程介入法和建议型的全程介入法等。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与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在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增加了工作界面。处理好工作界面,即协调好跟踪审计方与工程建设活动各方的关系问题,是实现跟踪审计目的的前提。而处理好工作界面不仅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还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约束。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全程介入法跟踪审计的优点十分明显,不可替代,具有推广前景,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只应用于投资大、规模大、影响大的建设工程项目为宜;适时介入法和重点介入法对中小型建设工程、改建和扩建工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适时介入法再辅之以重点介入法,例如采用适时介入法从工程施工开始介入跟踪审计,在施工前期的过程中确定一个或几个审计关注的环节(如工程造价等)为重点介入法的内容,然后综合加以实施,能达到较好的审计效果,在目前可以广泛采用。管理型跟踪审计是发展方向,还有待各方努力创造应用环境,目前应慎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应以建议型为主。

参考文献

[1]沈善军.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科技信息,2007.15.

[2]聂子轩.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浅析[J].科技资讯,2007.14.

[3]邱立名.浅谈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措施[J].江苏建筑,2010.6.

猜你喜欢
跟踪审计建设工程模式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家(2022年3期)2022-04-11 23:18:37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基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因素探析
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探析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精细化管理研究
工程跟踪审计中的问题分析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42:34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