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植物景观与园路的融合

2014-04-15 16:04:59田治国唐叶承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园路园林植物景观

田治国,杨 艳,唐叶承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浅议植物景观与园路的融合

田治国,杨 艳,唐叶承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分析了目前园路环境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以江、浙地区公园绿地为例,从植物生态学结合艺术学的角度,总结了植物配置在不同园路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园林植物;园路;植物配置

园路是指在园中起交通组织、引导游览、停车等作用的带状、狭长形的硬质地面。它贯穿于整个园林中,属于带状区域空间,它表现出方向性和引导性,给人一定的流动感,其设计越狭窄,给人的流动感就越强烈。相比之下,园林植物设计是要寻求植物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它涉及到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等自然学科以及美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学科多方面知识,其设计应体现植物的个体美、组景之美以及游人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之美[1]。也有学者认为园林植物配置重点应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尺度,反映出具有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和整体景观效果[2-3]。可以看出,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与园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作为园路的辅助部分或者配景,也可以作为主景出现,构成景观。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调查江、浙地区的主要公园绿地发现,由于目标的理想化和盲目的趋同性造成某些园路中植物配置的弊端,如:(1)大面积的园路硬质铺装和硬质景观的雷同性;(2)不同类型的园路中植物应用的程式化和相似性;(3)忽视了植物的生态习性;(4)园路2侧植物群落的层次感较差,植物种类普遍应用较少;(5)过于追求设计方案的平面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自然属性。

英国造园家B·C1anton曾提出“园林设计归根到底是植物材料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强调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表达的最主要手段。英国风景园林师克劳斯顿指出:园林植物种植应体现在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等4个方面[4]。对于不同的园林空间,不同的园路类型,如何进行植物配置以体现合理性、生态性和艺术性?如何避免植物景观的同质化?如何创造出与园路环境相适应的植物景境以体现人性关怀?

风景园林具有“有法无式”的基本特征。所以,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基本配置方法着手,一方面强调树种自身的生态习性,另一方面遵循艺术构图法则的同时体现“式”的多样性。即追求生态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并结合现代人对景物的感观需要,确定与时代、地域息息相关的不同园路植物的配置类型。本文具体就江、浙地区的公园绿地中园路的植物配置提出相关建议,创造出符合当地居民要求、地域特色和公园绿地空间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期为今后江、浙及周边地区园路的植物配置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园路植物配置的剖析

园路就好像是人体的脉络贯穿人体全身一样,其贯穿于各景区的景点之间。中国古典园林园路设计中通过门窗的设计讲究“处处虚邻,方方侧景”的效果,要有抑有扬,有曲有折,一方面要使眼前有景;同时又要令人莫知其终。而植物空间具有生态属性和明显季相变化以及形态变化,从而极大丰富了空间内涵并富有极强的功能性[5]。因此,园路线型空间周围的植物配置,大有文章可做。

2.1 园路入口及转弯处的植物设计

公园绿地的入口2侧可用莳花花坛装饰,同时植物可配合山石、水景形成入口景观;或者采用对植的手法营造对景树景观,同时可起到标识的作用;或者利用规则式矩阵,形成面向入口的围合型空间,树木可选择银杏、香樟、栾树、榉树和棕榈等,其树阵要通透、整齐、挺拔,使视线有穿透力。

园路的交叉口和转弯处可栽植姿态优美的孤植树,不同于路边树种,体现其差异性,形成独立景观,带给游人豁然一新的感觉;或者选择色彩艳丽、配置优美的植物组景结合树坛、花钵等园林小品;或者选择花色鲜艳的草本植物如夏堇、万寿菊、孔雀草、矮牵牛、半枝莲、三色堇等,形成半开敞空间,起到引导游人的功能。其次,在以绿色为基调的园路中,交叉口可选择具有斑叶的植物,如桃叶珊瑚、变色木等。再次,若交叉口或转弯处光线较暗,可栽植花色为黄色调的灌木,如棣棠、金丝桃、云南黄馨、金钟花等;或叶片光滑油亮革质的植物,如海桐、山茶、八角金盘等。另外,需要将部分景观遮挡时,可在园路转角处利用小树林形成障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2 不同级别园路的植物设计

园路的级别,按照功能划分为:(1)主园路(6~8 m),从公园景区入口通向全园各主景区、活动广场、观景点、形成全园骨架和环路;(2)次园路(3~4 m),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3)小径(0.8~1.5 m),供游人休憩、散步和游览的通幽曲径。可通达园林绿地的各个角落,是通往广场和园景的捷径。

公园主路空间通常引人入胜,节奏明快,形成壮美的主路绿网景观[6]。首先一般选择冠大荫浓、主干优美、树体洁净、高低适度的树种,如香樟、广玉兰、银杏、大叶女贞、合欢、鹅掌楸、栾树、合欢、枫杨等,以城市乡土树种为主兼顾特色,并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结合种植,形成林荫夹道的空间效果,正所谓“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另外,主园路2侧绿地面积较次园路和小径较宽,因而植物配置所起的作用是“填白”,即填充空余的土地,因而植物种植整体可分为前景和背景。具体应做到植物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注重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的变化,正如“间株杨柳间株桃”。又如:前景中可选择修剪整齐的花灌木辅以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模式通过色彩的变化、大小的变化、质地的变化等形成前组景,如红花檵木球和海桐球间种;大叶黄杨球和月季树的结合。而背景可以常绿与落叶乔木的混栽为种植模式,如深山含笑、杜英、香樟等,体现整体景观效果。

次园路植物配置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也可选择与主干道相似的植物配置形式,但次干道观赏性较主干道增强,观赏距离也拉近很多。因此,首先一般多选择观花小乔木或大灌木来获得宜人的体量关系,让游人感受到植物的细部形貌,如花形、果形、枝形以及花香和花色等;其次,可运用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配置,如紫叶李+金边黄杨+美女樱、紫薇+红叶石楠+石竹、日本晚樱+萱草+丛生福禄考、木瓜+狭叶十大功劳+红花酢浆草。其设计时须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遵循植物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由高向低应布置阳性、半阳性直至耐阴植物;第三,也可以选择多种单一树种交替进行配置,如春季碧桃+云南黄馨+垂丝海棠,夏季木槿+紫薇+石榴,秋季桂花+木芙蓉+紫叶李,树种之间间隔30 m左右,富有极强的韵律和节奏感,而且其景观随季节交叠色彩,变换景象。从而形成一年四季“花中取道”的景观,起到点景的作用。

小径或曲或直,强调“幽”。建议2侧要有较高、较密的树丛作为背景,近处结合花境的设计,多选择玉簪、萱草、吉祥草、万年青、二月蓝、郁金香、水仙、红花酢浆草等地被植物或多年生野生花卉或者禾本科的草本植物,营造素淡、野趣的景观意境。并且小路尽端要有景呼应,走在小径当中,路端的景色应若隐若现,切忌一览无余。

2.3 不同风格园路的植物设计

园路从线型设计中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风格。在不同风格的园路中,应利用不同的组织编排手法如“重复、渐变、对比、对称”等,将植物组合成与园路硬质环境相融的景观。

规则式园路中,园路是整齐对称的,其线型的宽度是固定不变的和对称的。因而习惯种植规则高大乔木并结合修剪整齐的绿篱或整形球重复性种植,营造一种正式、肃静的气氛,彰显秩序感。但植物本身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因而在规则式园路设计中应体现动静有序的景观模式。

自然式园路中,园路曲折迂回。中国古典园林中,曲径往往是通过植物的配置完成的,从而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或者体现“竹好还成径,桃夭亦有蹊”的意境。另外,可分段配置不同的园林植物,或用暗香浮动的梅花,或用芳香袭人的桂花,或用娇艳似火的石榴或是山茶,其种植呈带状分布,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风景序列,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给人的空间感由此扩大,正可谓“入狭而得景广”。

2.4 不同材料铺装园路的植物设计

目前园路铺装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砖、花砖、天然块石、砂石、砾石以及沙土、木质、草、步石、合成树脂等。其植物设计应加强与地面硬质景观的联系。(1)沥青与混凝土铺装的园路一般多为主园路,人流量较大,夏季温度高,建议强化上层乔木的应用以解决遮阴需求,并加大乔木的种类选择以形成变化多样的空间模式;同时注重色彩丰富的地被植物选择和应用以丰富地面景观。(2)花砖、天然块石、砂石等材料铺装的园路一般多作为次园路,植物的选择应以中层植物为主,结合一定的地被植物,建议选择花期较长或花色丰富的花灌木和彩叶小乔木,例如紫荆、木芙蓉、夹竹桃、紫薇,结合紫红鸡爪槭、黄栌等,让游人有花可赏,有香可嗅,有境可寻。(3)木质铺装多用于水边亲水平台的连接处,因而其木质铺装的园路2侧可选择一些耐水湿的植物如水杉、黑松或池杉、落羽杉作为基调树种并结合美人蕉、夹竹桃、桂花、垂枝梅、黄菖蒲、二月蓝、郁金香等观花植物,丛植或群植,营造一种山花野鸟之间的闲趣。(4)步石多用作距离较短的2个景物或景点的联系,宽度也较窄。其该地段植物的选择多以体量较小的花灌木或草本植物为主,例如金钟花、杜鹃、匍地龙柏、金鸡菊或其他地被植物,选择其中的1~2种,此地段植物种类不宜过多。

2.5 园路休息节点的植物设计

某些园路较长,需要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座椅,以供游人休憩。座椅附近应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良好的遮阴效果,同时座椅的背部种植大灌木如石楠、法国冬青等,可修剪成高1.8 m左右的绿篱,以给人安全感,其座椅的前方植物种植不宜过密,应留出透景线,通过一些“漏、透”的手法,将远处的宜人景色展现在游人眼前,以便游人在休息时也有景可赏。

2.6 健身绿道的植物设计

健身绿道在目前城市公园绿地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使用者较多,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其植物设计首先应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反映地域特色;其次,注重园林植物空间的季相变化,其底层可通过草本植物的种植变化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主要的观赏季节以春、秋季为主,因而重点选择的植物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金钟花、桂花和红枫等;再次,注意考虑植物尺度的适宜感、质感和色彩等要素,可选择紫荆、丁香、三角枫、木芙蓉等;另外,高大乔木以落叶为主,夏季遮阴效果好,冬季可感受阳光的温暖。

2.7 临水园路的植物设计

临水园路的植物整体选择尽量以小体量的植物为宜,种植以自然式为宜。路边植物种植以花境的形式表现,选择波斯菊、金盏菊、美女樱、荷兰菊、丛生福禄考等观花植物;其岸边植物可选择如垂柳、垂丝海棠、木瓜和山樱花等小乔木,以自然种植为主;木芙蓉、杜鹃、栀子、碧桃等花灌木自然式种植或结合修剪整齐的金边黄杨、金森女贞、石楠和洒金柏等灌木;驳岸植物可选择迎春、金钟花、美人蕉、菖蒲、石蒜和鸢尾等。

3 结语

现代公园绿地设计中,其园路的植物配置应借鉴传统园林的思想,体现技术内容和文化内容,通过植物的自然属性营造艺术美感。即:一方面所选用的植物种类必须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另一方面将植物的叶、花、果、枝的形态美、质感美以及色彩美渗透到园路设计中,并结合构图的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同时又有美学价值的生动画面,真正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可游、可行、可赏、可享的公园绿地空间。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王春沐.论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3] 李 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向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 克劳斯顿.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李东拓.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0.

[6] 叶 敏.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方法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10.

TU986.4.2

B

10.3969/j.issn.1001-7380.2014.01.012

1001-7380(2014)01-0043-03

2013-10-28;

2013-10-31

常州大学人才引进项目(ZMF1202048)

田治国(1978-),男,甘肃天水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和植物应用研究。E-mail:zhiguo.tian@163.com。

猜你喜欢
园路园林植物景观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北京园林(2020年4期)2020-01-18 05:16:44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4
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剖析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1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2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9
园路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止措施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