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芳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在开展“动物王国”的主题活动时,一个孩子带了一只刺猬来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一时间这个满身是刺的动物朋友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冬天快到了,小刺猬会不会冷呀?”“刺猬身上的刺是它的毛吗?”……结合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始了对动物皮毛的研究。本次活动展示的这个课例,正是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施课题“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而开展的。
二、活动目标
1.在“谁躲起来了”的游戏情境中尝试用粘贴、添画的方法表现某一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2.萌发进一步了解、探索动物的兴趣。
这两条目标关注了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也有助于梳理和拓展幼儿的认知,推进幼儿主动获取新知识的热情。大班的幼儿上学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也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方法,本次活动以“谁躲起来了”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触发了幼儿的对已有动物经验的自主表达、表现和创造活动,通过幼儿的操作,自然地达成本次活动的两个目标。
三、活动准备
美术教育是操作的教育。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和材料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在本次活动中,我所提供的黑色卡纸、报纸条及彩绘笔正是考虑到了黑、白、灰的画面效果,无疑也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色彩美。同时,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富有创意地来表现动物身体毛茸茸的形态特征,使幼儿把美术领域的创意手工与平面绘画两种表现形式巧妙地融为一体,创新了美术创作的形式。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以PPT“各种各样毛茸茸的动物”作为环境的支持,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表象经验,支持幼儿的表达表现;另一方面,让幼儿对动物世界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本次美术活动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既是幼儿对过去积累的主题经验的表达,更是对未来主题活动进一步探索的一个开始。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始,以贴好的“长毛”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些报纸条是怎么贴在纸上的?两头都贴住了吗?”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报纸条的粘贴方法,为后面幼儿的操作做铺垫。接着以“这些报纸条这样从下往上一层一层贴在一起像什么”引导幼儿借形展开想象。
在范例画面一步一步被揭开的过程中,创设一种神秘的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更激发了幼儿想一探究竟的愿望:“看看它露出了什么?这是谁呀?有点猜不准,请它再露出腿给我们看看,还是有点不确定,好,脑袋也露出来吧,是谁?”最终回归到“这些报纸条原来是鸵鸟身上的毛”,自然地引出活动的主题。继而出示贴好“短毛”的范例,通过比较发现“毛”的不同点,进一步调动幼儿关于动物特征的原有经验。第三次出示贴好“卷毛”的范例,让一名幼儿来尝试,目的在于解决对相当一部分幼儿来说会遭遇的“卷”贴的技能障碍,让幼儿明确表现“卷毛”的方法,巩固“一头粘住”的粘贴技巧,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就这样,在与教师一起把不同动物找出来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将幼儿引入情境,主动发现动物毛的不同特点及粘贴动物毛的方法,变幼儿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不仅能够使幼儿体验到找到动物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同时对于“粘贴、添画”这样一种方法的习得自然主动,不露痕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创造的快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不能忽略幼儿的情感体验,因为幼儿的情感随着情境的产生而产生,只有让幼儿置于浓浓的富有情感的情节中,才能使幼儿自始至终地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的巡回指导环节,教师以丰富而有目的的情境性语言引导幼儿不拘泥模仿别人,而愿意尝试自己较熟悉的动物朋友来个性化地创造表现。如:“鸵鸟和豹已经被我们找出来了,它们已经不能参加游戏了。看谁能找到新的动物朋友。”(鼓励幼儿表现不同于范例的内容)“动物的毛一头长在皮肤里,蓬松松的,真暖和呀!”(提醒幼儿注意粘贴的方法:一头贴住)“想想你的动物朋友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有几条腿?脑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表现出某一动物的基本特征)……这样的语言,为幼儿营造了自由创作的氛围,促使幼儿积极地感知,主动地表达、表现。
美术活动的交流与欣赏作品环节,幼儿常常会陶醉于作品的自我欣赏中,唤起幼儿对同伴的作品的主动观察,并进行欣赏评价的热情,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欣赏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将将幼儿的作品预先分“长长毛”“短短毛”“卷卷毛”三块展板布置(教师范例在前,幼儿作品在后),将交流与欣赏的过程渗透回归到“谁躲起来了”的游戏中:“长长毛的动物朋友都躲在这块黑板后面,会有谁呢?谁来猜?”……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大胆猜想或表达自己对长长毛(短短毛、卷卷毛)动物的认识,不知不觉地巩固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同时有效激发了幼儿对动物进一步了解、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美术活动“谁躲起来了”以游戏情境为明线,以科常认知为活动暗线贯穿始终,紧密交织在一起,让幼儿在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分类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动物的了解,积极地表现与表达。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延伸提问:“在我们地球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它们除了毛不一样还会有什么不一样?”既是本次活动的终点,更是新的探索活动的起点,有效点燃了幼儿进一步探求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奥秘的火花。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仁宝幼儿园)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