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琪
摘 要:习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幼教中研究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应从日常的行为训练和基本能力培养两个方面抓起。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养成;能力培养
当今人们过于注重孩子的智力发育,这是正当的行为,但是决不能忽略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孩子在幼儿时期一定要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一、幼儿的起跑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1.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师要注重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日常教育是幼教的主阵地,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知识灌输的牢笼里把自己和孩子解脱出来,注重孩子的情感激发、能力培养等方面。教师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陪孩子一起读书,帮助他们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让孩子熟记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孩子动笔之前,帮助孩子摆正姿势,引导孩子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带领孩子做一些训练听力的小游戏,让他们体会到专心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
2.生活习惯的养成
诸葛亮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每天早晨带领学生进行短暂的晨跑,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吃午餐之前、吃水果之前教育他们把手洗干净,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有好吃的东西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分享意识。
二、素质“加油站”——幼儿能力的培养
1.独立能力的培养
用“我会做值日”“我能做助手”等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比如,给他们布置一些值日,要求他们能够不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书包、自己的课桌和玩具柜等;帮助老师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施肥、除草等,大班的学生还可以写观察日记;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分餐、添饭菜,饭后收拾餐具等,在这些活动中有效地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2.合作能力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带领学生玩“医生和护士”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医生”要认真对待“患者”,仔细工作,“护士”要耐心细致,温和有礼,“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要实事求是,并让孩子评比出“最佳医疗小组”,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努力与对方合作,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承担和责任的同时,学会了交流和合作。
3.潜能的开发
为了让孩子多元化发展,幼儿教育是发现孩子潜在能力的最佳土壤,除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设置绘画、音乐、舞蹈、手风琴、剪纸以及诵读等训练科目,让孩子通过这些活动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并有目标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得到具有特长的、个性化的教育,发挥孩子的潜在优势。
对于孩子来说,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学习的契机,而幼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片天地,幼儿教师只要发自内心地爱着这些花朵般的孩子们,认真地去探索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就一定会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一片灿烂的教育之花!
参考文献:
[1]张秀芬.幼儿园管理艺术之我见[J].甘肃教育,2006(13).
[2]吴丽珍.幼儿快乐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未来之星幼儿园
一园)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