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14-04-13 01:11:20修桂秀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

修桂秀

摘 要: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谈了如何让教学的预设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千变万化的教学课堂就会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地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精彩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生成是预设的发展,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预设和生成二者相辅相成,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何让教学的预设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有效情境,让生成水到渠成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预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精彩的生成,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动态的生成”水到渠成,使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六一”庆祝活动的教学情境,在这一情境中精心创设了排列有规律的灯笼、小旗和跳舞小朋友,这是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找出灯笼、小旗和跳舞小朋友的排列规律,他们的兴致很高,很快地他们找出了灯笼、小旗、跳舞的小朋友的规律。特别是在找跳舞小朋友的规律时,有了精彩的生成:一位男生找到跳舞的小朋友排列的规律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有序地重复出现;另一位女生找到跳舞的小朋友排列的规律是“一女一男”“一女一男”……有序地重复出现。不同意见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激烈的争论,这时有个小男生经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后说:“我认为他们说得都对,因为他们围成了圆圈,如果起点先看男生就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的排列规律;如果起点先看女生就是‘一女一男‘一女一男……的排列规律。”沉静了一会,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在争论中,孩子们找到了封闭图形的排列规律。这一精彩的生成得益于教学前的精心预设,把封闭图形的规律置身于围成圆形跳舞小朋友的排列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辩论中认识规律,让精心的预设成就精彩的生成。

二、适时调整教学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孩子的思维是精彩纷呈的。当学生的生成不在课堂的预设范围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用的生成资源,立即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顺着学生的认知起点及时跟进,进而展开教学。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读写》一课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会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读写。按我原来的预设是先让一个学生拨珠,其他的学生写“4305、3003、3600”三个比较典型的数,然后让学生理解0在中间和末尾的不同作用。实际教学中,收集孩子们写的数后,却生成了“04305、03003、03600”这样的错误写法,于是,我立即调整了教学预案。把这些错误的写法展示给大家,问:你们对这几种写数方法有意见吗?孩子们纷纷举手。生1:4305中十位写“0”是因为十位上没有珠子,3003中的百位、十位写“0”是因为百位和十位上没有珠子,3600的十位和个位写“0”是因为十位和个位上没有珠子。那万位上到底要不要写“0”,我搞不太清楚。生2:要写,因为万位上也没有珠子。生3:万位上要是写“0”就成五位数了,老师让我们写的是四位数。生4:写上“0”就成零四千三百零五、零三千零三、零三千六百,好像生活中没有见过这样的数。生5:要是没有拨都写“0”,比万位高的数还有很多呢,都写“0”就写不尽了。这时老师引导孩子们总结出什么时候“0”要写,什么时候“0”不要写,中间或末尾的“0”一定要写,整数的开头我们一般不写“0”。这一教学预设的调整,却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在一场精彩的争论中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巧妙利用错误资源,让生成绽放精彩

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在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错误很可能就是成功的前奏,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供平台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要帮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以宽容的心善待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使错误资源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孩子在纠错的同时,使孩子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所学的知识,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演绎出真实课堂的无限精彩。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P78页例5: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读完这道题目,我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课前的预设是这样的:(1)学生会用圈一圈的办法(因为在学习数的组成的时候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2)用减法计算。生成:①有部分的学生用了圈一圈的办法,得出能装3袋,还剩2个。(这是正确)②有个别学生:29-9=20(袋)。(很显然这是错误)③有个别学生29-9-9-9=2(袋)。(没有完全理解题目)于是我收集了这3种答案,展示了这3种答案。第一种答案大部分孩子都同意,但是也有个别孩子提出要是题目没有提供图怎么办?解决的方法,生1:可以画0或画△来代替物品进行圈一圈。生2:这样当数比较大时很麻烦。师:没有发表意见,倾听孩子发言。第二种答案(错误):生1:这样减什么意思?(质疑写这个答案的同学)生2:如果你这样解决改变了题目的意思。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生2:如果这样减要把题目改成:29个橘子吃了9个,还剩几个?这样的话你的单位也错了。师:你太了不起了,能根据算式还原题目的意思。那你认为该怎样解决呢?生3:还要再减。师:怎样减?沉思片刻,生4:29-9-9-9=2(袋)。自然引出了第三种答案。猴急的生5:我还是不同意,这样好像单位不对。师:那你认为该怎么办?生6:应该把单位改成“个”,因为它表示还剩2个。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同意他的看法。师:怎样解决呢?孩子们把目光投向老师。通过辨别错误,孩子们在心中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无法言表。于是我说:“孩子们,为了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疑问,数学家采用了这种办法解决,29 20 11 2减了几个9,就代表可以装几袋,剩下不够减9的就是还剩2个。”这样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这种解题方法。

当然,影响预设和生成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氛围等。但不管影响生成的因素是什么,都离不开课前科学充分的预设和课中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能用敏锐的目光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灵活处理生成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调控课堂,使预设与生成达成最好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52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6:01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1:57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14:26:49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4:32:06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39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