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的健康活动组织

2014-04-13 18:07:34张薇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

张薇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动作的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主要表现,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子领域目标中提到的让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以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户外活动常常会因为其他领域的延时或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教师一带而过,所以,再总结存在问题后,要学着不断尝试改进,在明确活动类型、保证活动时间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活动器械、内容,并通过材料的隐性指导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让健康户外活动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幼儿自主;健康户外活动;组织策略

一、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指南》中对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后,总结了在日常健康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

1.教师“偏科”现象严重,计划性不强

教师执教随意性较强。组织时间不到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安排。因此,户外活动时间往往是放羊式或盲目式的。

2.幼儿园提供的运动器械不丰富

活动时难以满足幼儿好奇、求变的特性,造成热门器械受争抢,冷门器械堆墙角的现象。缺乏统筹安排,出现器械“撞车”现象,造成材料不够用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和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在组织时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随机性强,在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师也会担心幼儿的安全事故,对幼儿的运动限制较多,造成幼儿玩不痛快、玩不出新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锻炼的效果。

3.活动内容巩固性有余而发展性不足

在户外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现象: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大多是复习性质的、旧的、浅显的居多,缺乏新颖,缺乏挑战。而新授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及少,许多内容幼儿张口就答,顺手就做,轻而易举,毫无难度可言。

4.缺乏自主性,没有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原则

每次集中培训时都在反复强调一个《纲要》理念和贯彻《纲要》精神,号召大家学习《纲要》,作好笔记,落实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情趣,让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游戏,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多数教师担心纪律不好或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就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在掌控范围内的游戏,整个环节都是教师唱主角,幼儿却成了游戏的配角,使幼儿的自主性发挥不出来,自然,幼儿玩这个游戏也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完成的效果好了,造成幼儿的天性不能释放出来,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得不到快乐。

二、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组织策略

针对《指南》教育建议中的内容,查找了相关资料,分析、反思、梳理出了部分健康活动的组织策略,希望能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慢慢总结经验,反思调整,使我们的健康户外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有个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身体。

1.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类型,保证活动时间

(1)有计划、有目标的户外活动

①幼儿园运动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师根据主题目标,有计划地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自主游戏、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每天活动时间约40分钟。

②早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成套身体动作练习,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身体锻炼活动。每天时间约25分钟。

③户外体育游戏是一种内容丰富、活泼有趣、规范性低、可变性和开放性强的户外活动。每天活动时间约25分钟。

(2)自由式的户外活动

自由式的户外活动包括餐后散步、玩大型玩具等自由活动。每天活动时间约30分钟。

2.从运动器械着手,多渠道丰富资源

(1)教师学会灵活运用各类运动器材,让学生丰富课堂活动

①布类、绳类器械:毛毛虫钻洞、跳袋、跳绳、翻绳、皮筋……

②纸类器械:纸盒鞋、滚筒、各种纸箱小推车、小汽车……

③铁类器械:滚铁环、铁圈、垒高铁桶、拖拉玩具……

④瓶、罐类器械:保龄球、拉力器、可乐瓶舞龙、梅花桩、罐类搭建……

⑤木、竹类器械:拉力器、晃板、杠铃、陀螺、长竹竿、竹排车、竹梯桥……

⑥球类器械:纸球、布球、皮球、足球、篮球……

⑦混合类器械:轮胎车、健身器、百变呼啦圈……

(2)善于运用材料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幼儿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在用矿泉水瓶制作的高尔夫球杆上贴了彩色标记,提示纸球接触的面,减少幼儿反拿球杆的几率;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幼儿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坦克”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幼儿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离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发幼儿潜能,满足幼儿需求是让户外活动活起来的基础

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懂幼儿的需求,尽量满足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兴趣,让幼儿乐在其中,同时又得到了经验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同时活动内容做到动静适度,材料投放也要恰如其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还可以利用资源共享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同时进行游戏,交换器材玩,这样既新鲜,又不雷同,幼儿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是让活动活起来的关键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以一个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去,与幼儿分享和交流活动带来的快乐,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应给予温馨的关注,给予引导和启发。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愿组合、自愿选择材料和伙伴、自愿选择游戏角色,让幼儿在欢乐的大自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吧!

5.活动的安全性是让活动活起来的保障

首先,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前,要检查材料和道具是否安全,如有不安全的因素,应及时处理好,方可进行游戏。其次,教师和保育员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及时、无误地处理好幼儿的突发事件,如有幼儿不舒服或流汗较多的时候,教师和保育员应及时通知保健医生和给幼儿用毛巾垫上。最后,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收拾和整理好活动器材,清点好器材的数量,以免出现丢失的现象。

户外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育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可尝试户外活动与区角游戏的区域整合,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多种资源的整合利用。让我们在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的同时,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促进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真正体现《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4.

[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黄显军.对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ZI).

[4]陈仕范.幼儿健康教育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ZI).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正裕幼稚园)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40:57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35:30
中班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6:56:31
幼儿阅读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12期)2016-05-09 20:10:09
“学讲思想”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尝试与思考
数学课堂应追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