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的天堂草原去相马

2014-04-11 20:07:32徐树春
旅游纵览 2014年4期
关键词:良马伊犁马焉耆

徐树春

在新疆辽阔的原野上,无处不见马的踪影。如同人们择善而居一样,生长在草原上的马是幸运的,尤其是生长在新疆草原上的马,点缀了草原的美丽,而草原也滋养了马的肥美和灵性。马年说马,我首先想到了新疆的马,想到在新疆游历期间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马,眼前总有一种跃动的形象出现,感叹大草原造就了这样一批健壮的生灵。

西域自古出名马。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把乌孙(今伊犁)马称为“天马”。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龟兹(今库车县)马为“天骥龙麟”。《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焉耆马是龙的后裔,有“龙驹”之称。由此可见,新疆各地都有品种优良的马,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挽力、速力,而且耐粗放,适应性强。这些不同品种的良马,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的需要,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培育出来的。可以说,新疆美,马也帅。

伊犁出天马

天山中部的伊犁河流域是古代乌孙国的游牧地。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返回长安,乌孙王猎骄靡派使者送张骞还,并携良马数十匹献给汉朝。10多年后,乌孙王派使者献马,向汉朝求婚,又以1000匹马为聘礼。汉武帝接受了乌孙王的请求,命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出嫁乌孙。在当时,拥有大批的良马对于汉朝加强军事力量、同北方的匈奴作战以及发展生产和交通运输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后,乌孙马又大量进入中原地区,汉武帝因得乌孙马,曾高兴地挥毫题字:“天马行空”。后来,汉武帝又得到比乌孙马更加强壮的大宛马,于是又将“天马”的美称授予大宛马,而将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并作《西极天马歌》云:“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千古传为佳话。李白也曾作《天马歌》称乌孙马“腾昆仑,历西极”,可见那时乌孙马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神俊!这里所说的“天马”“西极马”都是今日伊犁马的前身。历代以来,为了得到西域良马,中原地区与西域一直进行着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

到了唐代中叶,西域的回纥向唐朝输出马匹,每年达到10万匹之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伊犁马。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域,并在其周围建立惠宁等8座卫星城,统称“伊犁九城”。清廷在伊犁等地建立多处马场,培育良马以供军需。

200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天马”“西极马”,今日又在伊犁草原上展现了新的风姿。新疆有首民歌中唱道:“骑马要骑伊犁马”,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伊犁马外表清秀灵活,眼明睛亮,额宽鼻直,耳小而灵敏,有健壮结实的体格,胸围开阔,筋臆明显,蹄质坚硬,同时,全身披着闪光的枣骝色的细毛。人们骑在这种高头大马上,真是英姿勃勃。伊犁马除了有惹人喜爱的外表外,还有跑得快、拉得多等特点。据测定,跑1000米的路程,伊犁马只用了1分15秒,比著名的三河马还要快4秒多。

新疆的哈萨克族牧民不仅善骑伊犁马,还特别喜欢喝马奶,吃马肉,这和伊犁马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和马肉的可口有密切的关系。成年的伊犁母马除哺乳幼驹外,每日还可以挤乳5公斤以上,按牧民习惯全年挤奶120天计算,累计可年产乳600多公斤。马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养分,既是牧民的消暑饮料,又是治疗胃病、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伊犁马的肉,瘦肉多、脂肪少、鲜嫩味美,被人们风趣地称为“美容肉”。伊犁一带的食品部门常把伊犁马肉加工成熏马肉或灌成马肠,下酒佐饭,销往外地也备受欢迎。

伊犁马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的昭苏、特克斯、新源、尼勒克等几个县,尤以昭苏县所产最佳。昭苏县境内的昭苏马场,曾是新疆军区四大军马场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引进纯种外血马,然后通过人工授精对本地伊犁马进行改良。每年对外销售马匹100多匹,其中销往内地马术俱乐部的高端马每匹售价在10万元以上。移交地方管理以后,马场还投资兴建了新疆首座国际标准的赛马场,以马文化为背景开展特色旅游。

伊犁马作为新疆养马业的基础品种,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数量占全疆马匹总数的一半以上,是我国著名的培育品种之一。力速兼备,挽乘皆宜,适应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终年放牧的自然环境条件,抗病力强。保留了哈萨克马的优良特性,饲养起来容易,善走山路,冬季在雪深40~50cm时尚能刨雪觅食,青草季节增膘快。西北及华北各省、自治区,均引进了该马种,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焉耆产龙驹

与伊犁接壤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焉耆马的主产地,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博湖县等地,其中以和静、和硕两县为中心。早在汉朝时,焉耆马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隋唐时焉耆年产10万匹,历史上焉耆马生长在博斯腾湖畔的和硕县查汗诺尔一带,因当时该地为焉耆管辖,称焉耆马。焉耆马可以和驰名中国的伊犁马相媲美,在中国许多省享有盛名。

焉耆马的形成与蒙古族的迁移历史是分不开的。在13世纪初期,成吉思汗率领部落西迁,部分蒙古人迁移至中亚和东欧,部分留在今新疆各地。17世纪后半叶,土尔扈特部落迁居伏尔加河一带,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东归祖国。清朝政府为实行分治政策,将他们分散在新疆各地居住,形成今日蒙古族居住分散的局面。蒙古族与马相依为命,在他们迁移过程中,蒙古马既影响各地马匹,各地马匹也对蒙古马产生影响,草原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气候为培育良马创造了条件。

焉耆马马背高长而挺平,肢长而壮实,蹄形小而善奔驰。毛色以骝、栗、黑为主,焉耆马的身架紧凑适中,马头秀丽壮美,马眼炯炯有神,放射出一种龙的神威,马耳长立威风凛凛,鼻孔大有吞吐千里之势,嘴颚宽有尝百草之福,颈中等长,多为鹿颈,倾斜适度,因为出生后在沼泽地里,为选择嫩草,在泥坑里跳跃觅食,从小就拔开了四条腿筋,长大奔跑起来步履轻捷平稳,蹄质结实,特别善走。好马日行一百公里,跋山涉水具有持久耐劳的特性。焉耆马一直被称为新疆名马,有“龙驹”“海马”之美称。

称焉耆马为“龙驹”,是因为它善于奔驰。一匹好的焉耆马每天可300公里。古时的驿站,从西域往京城传递消息,用得是每天1200里加急传递,就是几十匹焉耆马接替传递,一匹马飞速驾到驿站,另一匹马接奏报飞驰而去,要求奏报五六天必须到京城,而皇帝的命令也必须五六天传到焉耆,从此焉耆马闻名天下,称为龙驹,只见它飞奔起四蹄生风,头迎向上,身跃入半空,尾飘于马后,如一匹蛟龙在大海中腾跃。它勇于爬山,善于涉水,走过一遍的路,它一辈子也忘不掉,有良马识途之说。

说焉耆马是“海马”,是因为它是游泳的能手,如遇急事,它能游二三十公里不成问题,而且能驮着主人一起游,它还能驮上主人行李潜泳。它游泳的姿势也十分美丽大方,就像一条龙在水中龙腾飞跃,由此人们又称其为“海马”。叫“海马”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善于在博斯腾大冰滩上行走奔跑,拉车载人。冬天焉耆地区的人把博斯腾湖封冻的冰滩叫大海子冰滩,其他地方的马在这上面行走,必定摔倒,寸步难行,而焉耆马却在大冰滩上健步如飞,绝不会摔倒,而且还能在冰上赛跑,拉车拉爬犁,拉载几百斤的重车。往往大冰滩的赛马会,成了中外游客的马匹交易会,生意之好,使焉耆“海马”之名传遍天下。如今盛产焉耆马的和静、和硕等地把焉耆马当做重要产业加以发展,一年一度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东归那达慕盛会和国际马术耐力赛更是展示草原骏马的绝好看点,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参赛者和游客的关注。

和静“烙马印”盛会

蒙古族历来是以从事畜牧业生产见长的民族。因此,长期以来畜牧业生产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迁徙征战,都离不开马匹。所以,蒙古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马成为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生产工具,因而给马打印记也就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疆和静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给马打印记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氏族社会,为了便于区别自己宗族、氏族、部落以及个人家庭的牲畜,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牧人们用烧红的印子在牛、马、骆驼等牲畜身上烙上印记。有了这种印记,牲畜就不会混杂难分,若遇风雪灾害等,也可凭印记找回走散的牲畜。

打马印一般选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举行。牧民们赶着成群的牲畜,到固定的牧场集中,各个家庭和生产组织,根据自己要求的印记符号,请一位经验丰富的打印师给牲畜打印记。印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的还用古代的印记,有的用阿拉伯数字做印记,有的用汉文数码小写或藏文字母做印记,打马印师都能根据他们的要求打出各种马印。牲畜印记图案中蕴藏了丰富的民俗信息,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一本浓缩的蒙古族经济生活史。

在给牲畜打印记时,先要给打印师敬献哈达,唱祝福歌,有不少小伙子还要进行骑马、套马、摔跤、射箭比赛,用他们的强悍英勇获得姑娘们的青睐。打马印的日子往往成了集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为一体的节日。如今,在实行半农半牧后,打马印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在草原紧张激烈的套马改为在畜场徒步套马。许多年轻的牧民不会给牲畜打印记。过去草原上的“烙马印”这种盛会也慢慢地消失在人民记忆当中了。为传承蒙古族印记文化,新疆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重新挖掘和恢复了“烙马印”的活动仪式,凑巧这一活动被我们赶上并摄入镜头。

那天,牧民们在指定的草场燃起篝火,挑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烙技娴熟、通晓马性的牧人执印。参加套马的骑手一字排列,牧民们向他们敬献哈达和奶茶,表示祝福。这时铁印横在牛粪火中烤红,执印的老者高呼打马印开始,众骑手在草原上把马群团团围住,顿时人呼马嘶,蹄声雷动,骑手用精湛的技巧甩出套马索,套住一匹小马,大家一起动手,栓马腿,剪马鬃,由打印师把烧红的铁印烙在马的后臀上。完成后,小马忍着疼痛跑进马群。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场面活泼喜庆,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喜庆节日。

猜你喜欢
良马伊犁马焉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2022年5期)2022-04-26 13:42:40
雪夜
西部(2021年3期)2021-07-11 15:44:17
不同比赛途程伊犁马赛前心率变异性比较与分析
基于HPM的数学公式生成
数学文化之中国古代对等差数列的研究
墨子训徒
快脚周仓
幸福·悦读(2017年7期)2017-07-25 20:52:41
焉耆北渠村采风(外四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1
采用响应面法对伊犁马乳脂率影响条件的研究
草食家畜(2016年1期)2016-03-18 11:36:49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中晚第四纪变形速率
地震地质(2015年3期)2015-12-25 0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