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唐”的西府社火

2014-04-11 03:18:30周励
西部大开发 2014年3期
关键词:西府陈仓社火

周励

2月5日,马年春节的初五,大唐芙蓉园,傍晚,雪花,飘飘洒洒……宫灯,龙灯,马灯,莲花灯……灯火阑珊;轻歌慢曲,薄雾青烟,妖娆于亭台,袅袅在湖面。

一声唢呐,一串锣鼓,打破了一片宁静和悠然。匆匆游客,相机快门,迎来一群特殊的表演者——着古装,画脸谱,踩高跷,游旱船,舞龙,挥棒……原来,气势恢宏的大唐芙蓉园里,九曲回廊边,将上演地地道道的西府社火。

凑近端瞧,吸人眼球的,还有队伍前“宫女”簇拥的“大唐天子”和“皇妃”,他们也在观看社火。同时,上海东方卫视正现场直播这个场面。

西府社火,作为宝鸡的文化瑰宝之一,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始祖炎帝故里,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秦王朝先后在此建都,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古周秦文化,也是盛唐文化荟萃之地。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不仅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还遗留下来不少绚丽多彩的民俗艺术。“社火”表演便是其中之一,以陈仓社火、陇州社火、凤翔社火、岐山社火为代表的西府社火,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宝鸡陈仓区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社火艺术之乡”。2008年8月,陈仓区的“天地社火”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民间艺术大汇演,“竹马高跷”还闪亮在鸟巢。

走出乡村、走进大唐芙蓉园的这支50多人的社火演出队,来自宝鸡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队长翟营课,是该村的村支书,也是陈仓社火的传承人。

翟营课自豪地对笔者介绍,翟家坡村的社火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些年的正月至二月二期间,他们总是忙不停歇,各处表演。从2009年开始,连续几年在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文化生态区等地演出,今年是第一次到大唐芙蓉园。

小小乡村翟家坡,因为传承千年社火而名声大震,近些年获得过许多荣誉,在去年宝鸡市举办的第二届老年艺术节中,他们获得一等奖,该村也多年被评为陈仓区的平安村、宝鸡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等。

宝鸡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杨苍勤说:“现如今,翟家坡是陈仓社火的保护基地。近几年经常有全国各地和外国的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到村里研究考察。2009年,韩国的民俗研究者在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的陪同下,就到村里考察过。”

杨苍勤老师介绍,宝鸡陈仓、陇州、凤翔等地社火起源于宋元时期,到明、清、民国时期逐渐普及盛行至今。每逢春节,各乡、村及一些单位都由专门人员在“老人”的指点下装扮社火队,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乡串户,过街入巷,向广大群众传福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特点是一山一社,一村一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马社火、车社火、步社火、背社火等十几个种类,内容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等。人们通过耍、看、评等一系列社会活动来诉说一年的收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社火也被人们叫做“看戏”,即“哑剧”。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观众对扮相角色的辨认靠的是脸谱。而宝鸡是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加上声势浩大的场面,受到了文化学术界的关注,成为陕西春节民俗活动的亮点。

据考证,西府社火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很多民俗研究者、摄影家都在担心这一民间文化的遗存状态。愿西府社火世代传承!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府陈仓社火
大大虎和小小猫
我爱西府海棠
闹社火
金秋(2020年2期)2020-06-03 12:50:50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28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4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2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48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26
社火,耍起来
宁夏画报(2016年2期)2016-03-21 0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