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在网上都能够买到了。一些知名电商策划的网络营销动辄日交易量突破百亿元,不知让多少人惊叹,唯有一个“火”字可以概括。
网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刺激着更多的投资者觊觎电子商务这个大市场。悄然兴起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生鲜电商,似乎就意欲分这一杯羹,当然免不了被品头论足,围观热议。
无论是日常用品还是鲜活的、初加工的农产品,一旦经过电商平台交易,不可绕过的一个“坎”就是物流配送。农产品因其特殊的保质时限,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更为严格,甚至有的农产品电商还将其作为盈利点,所谓“最后一百米”“最后一公里”。
其实,作为第三方平台,能做到对卖方农产品的质量把关,交易环节的可追踪溯源,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纠纷,才是农电商立足和发展的根本。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专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然而,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行业现状。传统的B2C思维、目标人群定义偏离、会“电”不会“商”、缺乏一体化的采购基地整合、冷链物流的不匹配等等,都成为农电商的心头之痛。
做电商都是在烧钱,但如何缩短烧钱的过程需要智慧,我们也想总结出新的模式,能更适合农产品的销售,让电子商务的优势尽快体现出来。这是一位农电商投资人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