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
提要:2013年3月,制造湄公河“10·5”惨案的糯康在我国伏法,被执行死刑。云南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云南日报》,在“10·5”惨案的报道和l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知情权、配合国际司法开放合作中,有效实现了主流媒体传播方式的创新,获得很有价值的新鲜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10·5”惨案 司法 传播 云南日报
2011年10月S日上午,在跨越6国境内的湄公河缅甸散布岛上游,两艘不明身份的武装快艇劫持中国籍船只“华平号”“玉兴8号”,将携带的大量毒品运入船内,制造中国船员贩毒假象,陷害中国船员,逼迫船长将船驶入泰国境内。在泰国境内,与事先预谋的9名泰国军人利用“缉毒”对13名中国籍船员实施杀戮,并抛尸入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湄公河“10·5”惨案,整个案件的始末,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10·5”惨案情形复杂,涉外因素众多,从侦查抓捕、审查起诉、再到审判定罪,均创造了我国司法工作的多个第一。该案的审理和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不仅有力地震慑了境外人员对中国公民实施的犯罪行为,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也为我国与多国间的司法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多项制度创新尝试,将为我国今后的涉外审判工作提供重要样本。
云南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云南日报》,在“10·5”惨案的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及时性显示透明度
2013年9月,糯康终于开始庭审,时隔惨案发生近12个月,公众急于知晓案件的侦破过程,案件背后涉及的国际背景、糯康的真实身份及作案动机、境外媒体的种种猜想等等,很多谜团亟待解开,其中至为关键的莫过于受害公民的人格尊严以及我国国法的公正威严如何得以体现。在这样的状况下,把握媒体报道的及时_生和透明度,成为《云南日报》首要的选择。
案件审理前期,相关部门提供了一部分案件侦办材料,但如何从复杂的案情和庞杂的材料中,清晰地梳理出案件的脉络,明白无误地传播给公众,却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尽力找准案情的关键点,通过整理当天新闻发布会所有内容,结合相关材料来组织稿件,把案件的侦办全貌展示给公众,让公众准确了解案件主犯如何实施犯罪的真实过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外界对该案的猜疑和误读。
为此,《云南日报》先后组织采写了一组7篇系列稿件,其中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6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国家尊严人民利益不容侵害》。该稿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案件进行了深度聚焦:一是高度重视,坚决保护我国公民权益;二是多方联动,建立高效国际合作机制;三是精心谋略,不惜代价实施抓捕;四是依法办案,作案元凶难逃严惩。此稿件全面、真实、客观、准确,从国家层面的高度阐述了案件告破的深远意义,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立场,让读者全面了解到案件性质和过程,通篇传导的维护国家尊严、人民利益的主基调,引起广泛的共识和强烈的共鸣。公开性显示开放度
“10·5”惨案除了案件的侦办过程备受关注外,在如何取证、庭审,谁做证人证言等方面,更是中外公众关注的焦点。只有坚持公开性显示开放度,在报道中充分公开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让人信服,从而客观反映多国间司法合作的重要成果。
2013年9月20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我们与多家媒体一道现场全程听审并采访相关人员,多侧面多视角地报道了案件庭审的过程,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案件审理中的焦点问题,比如涉案人员的行凶方式、主犯如何谋划实施犯罪以及如何定罪等,让外界感知到中国司法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同时彰显了主流媒体对重大案件的报道是积极的、开放的、全方位的。
庭审过程中,《云南日报》相继采写和组织刊发了《共同守护湄公河安宁》《国际执法合作维护国家利益》《累累罪行法理不容》《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打击跨国犯罪》《5名被告共同指认糯康是首犯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庭审追踪之一》《6名被告认罪并祈求宽恕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庭审追踪》等稿件。从中不难看出报道的公开公正和客观准确,让公众切实感受到了我国司法机关依法惩治犯案元凶的决心和行动。科学性显示公信力
“10·5”惨案的审理重大而敏感,牵涉面广、影响面大,在报道中容不得半点偏差和失误。在整个报道中,《云南日报》坚持着眼于大局和全局,加强统筹协调,精心把握报道的基调、节奏和尺度,通过报道的科学性显示媒体的公信力和引导力。
比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主犯糯康翻供的情况。对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罪犯不会一开始就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行,必须拿出有力的指控证据、证人证言才能让其认罪伏法,而且他有权申辩。在此次庭审中,6名被告均有指派律师为其辩护。在当天的报道中,《云南日报》冷静地面对庭审中出现的新情况,没有表示哗然情绪,片面扩大和渲染糯康当庭翻案的质疑,而是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地进行分析和报道,这样更有利于彰显出我国司法的严肃{牛和公信力。
2012年11月6日,昆明市中院对糯康等进行一审宣判。《云南H报》及时刊出《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一审寅判判处糯康等4人死刑、扎波死缓、扎拖波有期徒刑8年》《尽最大努力保障原告赔偿权益》《湄公河中国船员遇袭案侦办审判大事记》等组稿,用半个多版的规模集中充分地进行报道。同年12月26日,云南省高院进行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对糯康等四人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3年2月22同,昆明中院收到糯康等4名被告的死刑复核裁定和死刑执行命令;3月1日,糯康等四名被告被执行死刑。至此,案件的审理和相关报道暂告段落。
在以上的几个关键节点的报道中,《云南日报》紧紧抓住报道的核心内容,准确、及时地采写刊发稿件,对公众急于知晓的案件如何裁定、被害人家属如何赔偿、死刑是否执行、糯康交出600万赎命是否能达到目的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_生地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采访报道,没有引发负面效应。由于报道把握科学得当,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得到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主动性显示创新力
通过国际司法合作、包括警务协作,将外国犯罪嫌疑人移交中国司法机关公诉审判,这在我国司法史上并不多见,国内和地方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更是涉猎很少。考虑到此案的特殊性和重大眭,我们注意密切跟踪,自案发后就开始收集与案件有关的信息,把主动性和创新性贯穿于报道的全过程,体现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的高度、深度和水准。
在整个案件审理报道中,《云南同报》始终以正面宣传为主要方针,着眼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在报道的呈现方式上,有及时准确的动态消息,有全面客观的综合报道,有如临现场的跟踪新闻,有深入挖掘的长篇通讯,可直观可感的新闻照片,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态势。报社领导考前指挥、精心把关,采访团队尽心尽责,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完成采写任务。比如,《云南日报》是唯一能够进入行刑前近距离采访报道糯康的本地媒体,我们在严格巡守有关规定的同时,抓住难得机会,除了采写《云南日报》的稿件,还为云报集团内的《春城晚报》、云南网等媒体提供了独家相关稿件,通过与《云南日报》的报道有机联动,强化了立体式传播效果。我们采写刊发的《坚决维护法律正义与尊严》《行刑之前》《为多围间的警务合作提供模本》文字和摄影稿件,被国内外媒体大量转载。
“10·5”惨案的侦破和审判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目前,对涉案的另外9名泰国军人的惩治,泰方至今尚无定论,但遇害船员家属将继续追究参与本案的泰国不法军人的刑事及民事责任,一旦此案在国外开审,《云南日报》将继续进行追踪报道。
回顾总结这次报道的历程,我们获得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在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涉外重大案例报道上,地方主流媒体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用及时、客观、准确的报道回应公众的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沦。二是自觉服务于国家外交和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用开放的姿态、公正的声音和务实的行动,积极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为沿边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区域主流媒体在区位、地缘、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接近性独特优势,讲求报道策略,创新报道方式,增强传播效果,塑造良好形象,不断扩大地方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作者单位:《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