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才 吴建鑫 李 杨 郑惠杰 刘红波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我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1],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1.资料:数据统计资料来源于中国青岛市各家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信息以及相应期间当地的逐日气象资料,气象因素资料包括平均(最高、最低)气压 (百帕),平均(最高、最底)温度 (摄氏),平均 (最小)相对湿度 (百分比)。
2.方法:通过脑卒中病人的发病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的统计数据,利用表格数据找出脑卒中病人与年龄、职业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以及利用Matlab7.0软件对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温度、压强、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
1.脑卒中与年龄
针对不同年份对发病率的影响,本研究将不同年龄段在不同年份的发病人数进行对照,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和准确。(见表1)
从表1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发病年龄集中在60~89岁,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60~89岁这个年龄阶段发病人数会随着年份的变化而有显著变化,但对于另外几个年龄阶段,年份与月份对其发病人数并没有太大影响。
2.脑卒中与职业
表1 不同年龄段在2007-2010年发病人数分布
表2 2007-2010年不同职业的发病人数
从表2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相对于其它职业,农民患脑卒中几率是最高的,医生和渔民得脑卒中几率相对较低;教师、渔民、医务人员、职工的发病人数随着年份与月份的推移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像教师每年的发病人数平均在60人左右,渔民和医务人员稍微低点,分别平均在16和22人左右,而职工则高得多,每年平均在184人左右。另外在2009年,大部分职业的发病人数都有所下降,但在工人和其他这两类职业中,发病人数却有所增加,这可能跟2009年的气候条件如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这些气候因素导致了工人和其他职业患脑卒中的概率加大,从而在这一年工人和其他职业的病人数大大增加。
另外,从渔民和医务人员脑卒中发病率低这种情况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渔民发病率低可能与他居住在海边的气候以及平常饮食有关,而医务人员发病率低可能是由于职业原因,自身知道预防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卒中发病率与气温、气压、湿度间的关系,本研究将2007-2010年的发病人数与月平均气温、气压、湿度以图表的形式来展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关系。(见图1、图2、图3)
图1 2007-2010脑卒中发病人数与气温的关系
图2 2007-2010年脑卒中发病人数与气压的关系
图3 2007-2010年脑卒中发病人数与湿度的关系
运用matlab7.0见表3。
表3 matlab 7.0输出结果
2007年,r2=0.999F=505.978p=0.035;2008年,r2=0.999F=512.648p=0.034
2009年,r2=0.959F=52.363p= 0.039; 2010年,r2=0.956F=48.187p=0.028
r2都大于0.9,回归方程都很显著,拟合程度都相当的好。再进行F检验:F>Fα(9,2)=19.38,p都小于α=0.05,回归模型成立。
脑卒中发病率主要集中在60~89岁这个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老年人容易引发“三高”,因此老年人平时要注意养护与预防。
在所有职业者中,农民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及对脑卒中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饮食方面不加节制,再加上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农民收入不高,从而导致农民患病率很高。至于渔民,由于他们经常饮食鱼类产品,而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因此他们患脑卒中的概率就低得多。降低患病率关键在于预防,因此人们要更多的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在饮食中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鱼类产品,少吸烟酗酒。对于白领阶层,因为生活没有规律,工作紧张,三餐不定,坐多动少,加班熬夜,抽烟喝酒,再加上夜生活频繁,饭局不少,长期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所以患病率逐年升高。
在气候方面,脑卒中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气压上升、气温骤降的气候下可导致脑卒中病人急剧增加,所以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在气候发生重大变化时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在冬天,由于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压增高,诱发出血性中风。 有些老人因怕冷而长时间卧床,造成血流缓慢,从而易诱发中风。在夏天,特别是7-9月份气温最高,湿度最大,易造成胸腔被动充血,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夏末秋初酷热,体表蒸发水份或出汗多,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缺血性中风。
参 考 文 献
1.徐钧陶,陈万钧,肖翠芳,等.巢湖市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安徽医学,2009,30 (1):85-88.
2.张雯雯,李宁华.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2):189-192.
3.孙兆青,孙英贤,等.辽宁省农村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6)768-772.
4.梅家模.江西省农村心脑血管疾病现患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2):88.
5.王德祥,何国本,王玲玉,等.舟山市普陀渔区1982-1991年10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前瞻性研究分析.浙江医学情报,1994,18(1):43-47.
6.顾丽华,王莉娜,朱海滨,等.南京下关地区35 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现况及高危因素研究.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96-99.
7.周伟,袁兆康,黎国庆,等.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江西省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能力.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