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俭学
本文是一篇纪念文章,也是一篇雄辩说理的议论文。文中事与理、情与理高度融合,情因理而深切,理因情而有力。我们可以用逻辑思辨的方法来学习。
问一问:是什么?
“是什么”是关于事物本质的问题。《纪念白求恩》,我们需要纪念的是什么?白求恩同志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梳理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要通读全文,边阅读边标注值得注意的信息,理一理文章的层次,最后再进行总结概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问一问:为什么?
“为什么”是对事物原因的探讨。我们认识事物,不但要知道它是什么,还必须了解它之所以 “是它”“是这样”,或者 “要这样”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是为了探明毛泽东同志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意图是它的出发点,抓住了写作意图,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进而可以把握文章整体。写作意图是阅读理解的钥匙和最佳切入点,因此,揣摩写作意图应是本文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
问一问:怎么样?
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再探究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观点,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为领袖,毛泽东同志善于说理。他深知,任何空洞的说教都会让人头晕目眩,而有理有据的论述往往容易令人信服。所以,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结合白求恩在中国的主要事迹以及自己与白求恩交往的主要经历,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充分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的实质,以及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容,句句掷地有声。
同时,作者看到党内的不良倾向,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反复申述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品质,对党内的不良作风进行了批评,号召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向白求恩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认真品读《纪念白求恩》,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们一定会被文章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凝练厚重的语言所折服,也会深刻体会到作者严密的思路和缜密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