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6367名学生为样本,考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发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于心理参与内部的关系,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显著正相关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相关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埃利斯和福茨(Ellis,A.K.&Fouts,J.F.)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提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而在我国自80年代末开始,合作学习开始被应用到课堂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合作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合作教学在大范围内得到应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合作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合作教学在大范围内得到应用。但现阶段就合作学习的研究,多偏重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相对薄弱。现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参与程度低、伪参与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析学生参与内部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度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问卷法,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地区的108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6660份,剔除无效问卷293份,收获有效问卷6367份,其中男生2940人,女生3427人,有效回收率达到95.6%。此次调查的样本中男生2940人,占到总数的46.2%,女生3427人,初中生2623名,高中生3744名,有效回收率达到95.6%。
2.研究工具
在参考了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问卷”的整体框架和进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的问卷”,通过两次试测,删除无效项目和修改项目叙述后,44道题目区分度介于0.307~0.578,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本问卷信度采用了常用的a系数,检验结果如下:行为参与信度a系数是0.771,认知参与信度a系数是0.677,情感参与信度a系数是0.739,三份问卷的a系数介于0.6~0.8左右,问卷大致良好可行。问卷效度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行为参与的KMO检验系数为0.691,Bartlett球体检验的系数为0.000,认知参与的KMO检验系数为0.546,Bartlett球体检验的系数为0.000,情感参与的KMO检验系数为0.528,Bartlett球体检验的系数为0.000,检验结果显示,这三份问卷时具备结构效度。
3.数据处理
数据由SPSS17.0统一录入处理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涉及学生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方面的参与。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行为表现为课堂的专心和对合作任务的钻研,会运用到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依赖策略来完成合作任务,伴随着焦虑感、成就感、乐趣感、厌倦感等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的相关性
1.认知行为和行为参与的整体相关性
在观察中学得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情况时,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学生的种种行为参与,而对于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我们不能通过观察的方式获悉,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外显行为表现与内隐的认知参与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1的统计结果看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的相关系数为0.086**,这说明,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不紧密的相关关系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参与不代表积极的认知参与,积极的认知参与不一定伴随积极的外显行为。
表1 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相关性
■
2.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整体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么,两个维度下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和整体一样,还是存在其他紧密的联系。具体结果如下:
(1)行为参与的各变量和认知参与的各变量存在相关关系;
(2)浅层次策略和专心、钻研两个变量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深层次策略和专心、钻研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关系指数分别为0.573**和0.570**,依赖策略和专心、钻研变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依据以上对分析结果的描述,这表明在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深层次策略的运用,反映出其专心和钻研的参与程度很高,相反,如果在合作过程中依赖同学和老师,那么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够专心,钻研不深入。
表2 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二)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1.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整体相关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外显的表现成各种行为,其内在的心理和情感活动不容易被发现。那么,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参与是否与内在的情感参与相吻合,他们二者的关系如何,从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系数为-0.082**,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在心理感受或投入与外在的行为表现是不一致的。
表3 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
*p<0.05;**p<0.01
2.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endprint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知道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不一致的,那么它们之间各变量的关系是如何的,具体结果如下:
(1)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各变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2)专心和钻研变量与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趣感和成功感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消极的情感体验厌倦感、焦虑感和专心、钻研两个变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依据数据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生专心参与合作,积极钻研合作任务,可以反映出他们获得乐趣感和成功感,而在其专心和钻研投入不够时,就容易厌倦和变得焦虑,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
表4 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1.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整体相关性
外显的行为参与和同属内隐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都存在着不显著的关系,那么,同属心理投入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否无相关,或者关系错综复杂,根据表5表明,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成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629**,这个结果表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高程度认知参与是伴随着很强的情感体验的,合作学习的完成,必然是高程度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同样也验证了其他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结果。
表5 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
*p<0.05;**p<0.01
2.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高程度认知参与是伴随着很强的情感体验的,那么它们维度下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果如下:
(1)认知参与各变量和情感参与各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
(2)情感参与中乐趣感变量同认知参与的三个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同深层次策略和依赖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焦虑感同浅层次和依赖两种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功感与深层次策略显著正相关,与依赖成显著负相关,厌倦感同浅层次策略、依赖成显著的正相关,同深层次策略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以上结果表明,当合作学习时,运用浅层次策略,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倦感,当运用深层次策略时,乐趣感和成功感最强,情感体验呈现积极性,当学生开始依赖老师和同学时,同样能产生乐趣感,但也伴随着焦虑,不会产生成功感。深层次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厌倦感。
表6 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通过上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关系密切,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关系并不密切这一结论。这一结论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观察到的合作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气氛热烈,但往往合作的效果不好这一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课堂学生参与的反馈中,教师不能只将了解的目光集中在行为参与上,而是更深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情况,在合作教学中,做到“知”和“情”的统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Ellis,A.k.&Fouts,J.F.Research on Education Innovation.Larchmont,NY:Eye on Education,Inc.19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知道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不一致的,那么它们之间各变量的关系是如何的,具体结果如下:
(1)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各变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2)专心和钻研变量与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趣感和成功感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消极的情感体验厌倦感、焦虑感和专心、钻研两个变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依据数据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生专心参与合作,积极钻研合作任务,可以反映出他们获得乐趣感和成功感,而在其专心和钻研投入不够时,就容易厌倦和变得焦虑,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
表4 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1.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整体相关性
外显的行为参与和同属内隐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都存在着不显著的关系,那么,同属心理投入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否无相关,或者关系错综复杂,根据表5表明,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成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629**,这个结果表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高程度认知参与是伴随着很强的情感体验的,合作学习的完成,必然是高程度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同样也验证了其他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结果。
表5 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
*p<0.05;**p<0.01
2.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高程度认知参与是伴随着很强的情感体验的,那么它们维度下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果如下:
(1)认知参与各变量和情感参与各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
(2)情感参与中乐趣感变量同认知参与的三个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同深层次策略和依赖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焦虑感同浅层次和依赖两种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功感与深层次策略显著正相关,与依赖成显著负相关,厌倦感同浅层次策略、依赖成显著的正相关,同深层次策略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以上结果表明,当合作学习时,运用浅层次策略,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倦感,当运用深层次策略时,乐趣感和成功感最强,情感体验呈现积极性,当学生开始依赖老师和同学时,同样能产生乐趣感,但也伴随着焦虑,不会产生成功感。深层次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厌倦感。
表6 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通过上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关系密切,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关系并不密切这一结论。这一结论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观察到的合作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气氛热烈,但往往合作的效果不好这一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课堂学生参与的反馈中,教师不能只将了解的目光集中在行为参与上,而是更深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情况,在合作教学中,做到“知”和“情”的统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Ellis,A.k.&Fouts,J.F.Research on Education Innovation.Larchmont,NY:Eye on Education,Inc.19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知道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不一致的,那么它们之间各变量的关系是如何的,具体结果如下:
(1)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各变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2)专心和钻研变量与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趣感和成功感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消极的情感体验厌倦感、焦虑感和专心、钻研两个变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依据数据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生专心参与合作,积极钻研合作任务,可以反映出他们获得乐趣感和成功感,而在其专心和钻研投入不够时,就容易厌倦和变得焦虑,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
表4 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1.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整体相关性
外显的行为参与和同属内隐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都存在着不显著的关系,那么,同属心理投入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否无相关,或者关系错综复杂,根据表5表明,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成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629**,这个结果表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高程度认知参与是伴随着很强的情感体验的,合作学习的完成,必然是高程度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同样也验证了其他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结果。
表5 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相关性
■
*p<0.05;**p<0.01
2.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高程度认知参与是伴随着很强的情感体验的,那么它们维度下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果如下:
(1)认知参与各变量和情感参与各变量存在着相关关系;
(2)情感参与中乐趣感变量同认知参与的三个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同深层次策略和依赖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焦虑感同浅层次和依赖两种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功感与深层次策略显著正相关,与依赖成显著负相关,厌倦感同浅层次策略、依赖成显著的正相关,同深层次策略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以上结果表明,当合作学习时,运用浅层次策略,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倦感,当运用深层次策略时,乐趣感和成功感最强,情感体验呈现积极性,当学生开始依赖老师和同学时,同样能产生乐趣感,但也伴随着焦虑,不会产生成功感。深层次策略的运用可以降低厌倦感。
表6 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p<0.05;**p<0.01
通过上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关系密切,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关系并不密切这一结论。这一结论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观察到的合作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气氛热烈,但往往合作的效果不好这一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课堂学生参与的反馈中,教师不能只将了解的目光集中在行为参与上,而是更深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情况,在合作教学中,做到“知”和“情”的统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Ellis,A.k.&Fouts,J.F.Research on Education Innovation.Larchmont,NY:Eye on Education,Inc.19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