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①

2014-03-30 19:23:45刘胜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新课程意识

刘胜华,姜 召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论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①

刘胜华,姜 召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课程意识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因素。农村教师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其课程意识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为了加速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进程,有必要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分析一下农村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症下药提出相关对策。

农村教师;课程意识;影响因素;对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余年历程,虽然这次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农村教师在其课程意识发展这方面也有所提高,但其发展依旧相对缓慢。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可置否,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另外农村学校外部性环境如农村学校的文化氛围、课程管理模式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隐性的制约着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影响农村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阻碍因素,有效地提升其课程意识是当前农村新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影响因素分析

1.1 显性因素

1.1.1 农村教师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农村教师都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课程能力。相较于城市学校,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课程能力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首先,农村教师在自身知识储备方面相对匮乏。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即使很多农村教师可能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较为欠缺,对新课程的了解不够深人,课程意识处于待觉醒状态,导致其对新课程的认识仅仅浮于表面,对改革往往力不从心,从而无法真正体悟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农村教师在课程能力方面相对不足。课程能力是指教师的一种专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1],是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的必要支撑。农村教师由于课程能力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其课程意识的提升,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响应新课程的实施,无法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以及创新生成课程资源等。

1.1.2 农村教师的参与意愿

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假若农村教师自身已具备课程改革的专业知识与课程能力,但其实际参与课程改革的意愿低落、甚至消极,最终的结果对农村新课程的实施也只会是徒劳无功。那么,导致农村教师消极、甚至倦怠于新课程改革的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导致农村教师参与意愿消极的“罪魁祸首”是农村学校教师负担过重以及教师的职业倦怠使然。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较少,教学任务特别重,往往使得一个教师要教同一年级的几门课程,甚至在某些偏远地区,一个教师要教几个年级,根本就没有时间或精力再去学习或进修,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他们的专业成长。而有些条件好些的农村学校,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某些教师如果离开学校学习进修或参与教研活动,其所担任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得不暂且搁置。总之,农村中小学的各种压力阻碍了教师发展空间,使得很多农村教师不堪重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教学。同时,农村教师的习惯惰性与职业倦怠也容易引起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丧失,使得教师的课程意识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

1.2 隐性因素

1.2.1 农村学校文化氛围

除了农村教师自身因素外,农村学校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无形的”影响着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众所周知,与城市学校优质的“软件条件”和“硬件设施”相比,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条件较为贫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文化氛围相对较弱,从某种程度上会隐性的影响着农村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农村教师的课程意识。毋庸置疑,教师课程意识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积极促进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对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 课程组织管理模式

从管理组织来看,农村学校的课程组织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从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来看,我国长期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主要是由课程专家研究共同体、各行政管理部门等共同研究作出课程决策,然后按分层式进行“三级”管理,最终由一线教师来进行课程实施。不言而喻,追求效率,重权力监管和行为控制是我国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旨趣。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说到底,教师充其量只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即向学生“被动”地传递由课程研究共同体做出的课程决策,这在农村尤其突出。因此,农村学校较为“模式化”的课程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即也在某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课程能力和课程意识的发展。因此,依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农村学校可以适当放宽课程组织管理的模式,学会让权利“下移”,给予农村教师适当的课程权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从而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课程意识的发展。

2 提升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路径

2.1 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农村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仅仅依靠“喊口号”是无法奏效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加强其参与新课改革的主体性需要。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呢?首先,促使农村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农村教师自身来看,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学习型教师,因此,农村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并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地课程构建,促使其养成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其次,农村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各种培训、调研等途径来提升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农村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以尽量缩小与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要求之间的距离。最后,为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学校提供一个相互的交流平台,保证教师之间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并能及时将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机会和其他同仁共同探讨,从而使得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实现师生同益。其中,鼓励农村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是最为奏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农村教师通过对“教育或教学事件”进行描述与分析,并反思其自身学生教学行为。这不仅能使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得以解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其课程意识也自然而然得到了发展。此外,要真正促使农村教师课程意识得到提升,在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体性需要。怀有一颗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赋予农村教师适量的课程权利

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执行者,赋予其适当的课程自主权是新课程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作为一线的教师,他们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只有教师才真正了解学生发展需要什么,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如此,教师才有可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根据其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自身的价值判断来不断调整课程目标,以迎合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这不但能促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使教师所应具备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评价意识等不断被激活、唤醒和提升[2]。因此,学校管理者应给予农村教师适当的发展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课程权利,如课程开发、调整课程内容等多项权力,肯定每名教师的优势和长处,并设法为每一位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发展和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的优势或长处得到彰显。也就是让每一个农村教师能挣脱各类“条条框框”教条的束缚,真正让每一个教师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自由、尽情地探索、实践,从而让他们的价值得到发挥,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初衷所在。

2.3 外部性环境的支持

在提升农村教师自身素质以及赋予其足够课程权利的同时,改善农村教育的外部性支持环境,对提升农村教师课程意识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略显匮乏,但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都是可利用的优良课程资源。学校通过构建一个支持性、开放性的环境系统,使得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得以顺利进行等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校生成性资源的丰富,从而达到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农村教育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同时,农村教师也尽可能有创造性地设计出和农村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其课程意识的发展营造适宜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投入和开发[3]。加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以及教育资金方面的投入,是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教师课程意识发展在现实中的阻力。

[1]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13 -16.

[2]沈 翰.当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12.

[3]秦玉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2008(3):35 -37.

(责任校对 王小飞)

G451

A

1674-5884(2014)06-0016-02

2014-01-22

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2B397)

刘胜华(1987-),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研究教育原理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新课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