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洁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而使血液渗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血管病[1]。SAH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较高[2]。由于SAH导致脑脊液正常循环遭到破坏,使颅内压增高,可造成深部脑组织破坏,故而在SAH治疗中,尽快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显得尤为必要[3]。本研究通过对43例SAH患者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行脑脊液置换术,并加强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病例纳入标准:①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有头痛、呕吐、尿失禁、瞳孔不等大等症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4];②腰椎穿刺可见血性脑脊液;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意识障碍者;②排除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者。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52.75±10.35)岁;外伤性SAH 42例,高血压脑出血入脑室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SAH 6例。按随机字母表法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给予脱水、止血、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对脑脊液颜色、性状等密切观察,并定期行脑脊液生化检查,至脑脊液变清,且头痛缓解后,去枕平卧6 h,并对敷料情况予以密切观察。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取平卧位,于腰椎L3~4段间,局麻下行穿刺术,置入引流管,见脑脊液流出后固定,接引流液,并加强相关护理工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治愈情况等。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治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1加强病情观察 针对SAH患者病情为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应加强对患者的病前观察,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等,正确区分头痛性质,针对颅内低压性头痛,则应放平头部,并抬高引流管,从而控制引流液流速,缓解患者头痛。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引流液颜色、性状、剂量等变化,并做好相应记录,合理控制引流液流速,一般可控制在10 ml/h,引流量控制在200~300 ml/d,避免过急或过慢,从而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5]。
3.2引流通畅性护理 由于SAH患者多数存在意识不清情况,可能无意识中使引流装置滑脱,影响治疗,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而加强引流通畅性的护理尤为必要。首先,需要妥善固定引流装置,沿患者机组侧向头部延伸固定,从肩侧伸出引流瓶固定于床下18 cm处。其次,当引流阻塞时,应仔细探查原因,并针对致引流不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引流的通畅性。此外,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相关感染的发生。
3.3拔管护理 由于留置管时间过长,往往导致细菌定植,引发感染。故而,应尽量缩短留置管时间。拔管前,先夹管1 d,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好转,方可行拔管。拔管后,加强对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注意卧床休息。
SAH患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加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对患者良好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43例SAH患者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行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治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SAH临床特点,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引流护理及拔管护理等措施,减少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1] 朱瑞,卞威,赵忠泽,等.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1):27-29.
[2] 吴立平,张代龙,邓景阳.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7):304-305.
[3] 陈谦学,吴立权,刘仁忠,等.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 (7) : 388- 390.
[4] Kan P, Walker ML, Drake JM, et al. Predicting slike ventricles in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ime of shunt insertion. Neuosurg,2007,106(5): 347-349.
[5] 宋奎勤,李新钢.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附220例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1 ): 63.
[6] 孙瑾,田新华,张俊卿.脑室外引流合并Ommaya储液囊植入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20例.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2):7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