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异位妊娠通俗来讲就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之外着床。在我国健康报告中,该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症也属孕期妇女较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其主要的症状为严重腹痛及阴道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甚至危害生命安全[1]。通常的治疗方法有手术与保守(即药物治疗)治疗两种,而传统的手术疗法对患者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伤害,且未婚未育患者较多,对于手术的疗效要求也较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此症早期发病往往能及时发现,故保守治疗也就临床成功的广泛应用[2]。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就探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作用特开展了专项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异位妊娠患者54例,均实施保守治疗,并按照所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成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研究组和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7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22岁;患者中有输卵管妊娠49例,卵巢妊娠1例,其他部位妊娠4例;孕期最长为56 d,最短为36 d,以上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测及人血绒毛膜促性腺素定量检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分组的患者在孕期、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其行药物肌内注射,总用药剂量为50 mg/m2;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总剂量为400 mg,分6次服用。首次剂量为100 mg,之后2次/d,剂量减少为50 mg。
1.3监测指标 详细检测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5 d患者的血β-HCG含量和用药15 d后盆腔包块大小的变化。
1.4疗效判定 治愈是指体征及自觉症状消失,B超盆腔包块消失,血β-HCG正常;有效是指腹痛消失,阴道少量流血,B超盆腔包块缩小,血β-HCG下降50%至正常。无效是指腹痛无明显减轻或加剧,反复发作出现休克,B超盆腔包块增大,血β-HCG不降或者增高。
用药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出对照组的74.07%。并且血β-HCG含量的降低与盆腔包块的直径减小方面改善明显。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β-HCG含量与盆腔包块变化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异位妊娠属近年来妇科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且随着社会人群生活方式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及提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此症也是妇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急腹症,属导致早孕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而随着医疗设施及医务水平的提高,通过敏感的血β-HCG含量测定及B超检测可以更加准确的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发生,为保守治疗争取时间且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故在对于此症的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已不在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然能够在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同时消除症状,但其也有一定的适应证,比如出现血β-HCG含量在一定水平;经B超显示妊娠,但宫腔内无妊娠囊,无明显胎心搏动,孕期较短;输卵管未破裂及急性出血症状等。所以,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及检测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在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同时,消除病症[4]。
米非司酮属临床上常用避孕药物,属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的甾体类制剂,其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下丘脑垂体系统,促进减少促性腺激素分泌。近年来常被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症,并且疗效显著。其适应证,对于孕期短、体内孕激素水平较低的异位妊娠患者效果良好。而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可抑制DNA的生物合成,对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研究资料显示,甲氨蝶呤广泛应用于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因其化疗反应的毒副作用强,对患者机体的损害大,自米非司酮出现以来,使用率已明显缩减[5]。本组研究中,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59%,与以往报道的保守治疗有效率在64%~100%之间结果一致。而在未成功治疗的5例患者中,患者血清β-HCG含量较高。作者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测血β-HCG含量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女性患者输卵管异位妊娠运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用药疗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属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叶海琼.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65-166.
[2] 刘红阁.两种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5):121-122.
[3] 黄志娟.不同方案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26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122-123.
[4] 寇铭丽.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和适应证.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84-385.
[5] Stepan H, Geipel A,Schwarz F,et al.Circulatory solubleedoglin and its predice value for preeclampsia in second trimester pregnancies with abnorm aluterine.Am J Obstet Gynecol,2008,198(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