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峰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将收治的8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男52例,女36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3±3.8)岁,其中28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24例患者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患者为稳定型心绞痛,20例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以患者的年龄为依据,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均≥7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均<70岁,两组患者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测定,88例患者均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两组患者均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依据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长期疗效进行对比。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干预部位数、干预成功率、支架植入数、植入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44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血肿现象,占4.55%,2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现象,占4.55%,1例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占2.2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血肿现象,占4.55%,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占2.27%,1例患者死亡,占2.2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 术后给予两组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44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6个月出现复发现象,对照组44例患者中1例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5个月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现象,给予其针对性治疗后患者心肌梗死现象明显好转。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心脏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1]。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近些年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数也不断的增加。因此,及时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临床上通常将药物治疗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该治疗方式则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血肿、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经皮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老年冠心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床上逐渐开始将经皮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诸多专家学者也逐渐加强了对其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的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将经皮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未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现象[3]。同时本次研究也表明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在应用经皮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其病变部位、干预部位数、干预成功率、支架植入数、植入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将其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此外,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且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等疾病,因此,作者认为在给予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一定要加强对患者自身疾病的重视,同时还要严格观察患者血压、凝血指标等情况,合理的对抗凝药物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强对老年患者合并的各脏器疾病的重视,避免出血现象发生。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经皮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必将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1] 陈首丽.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微创医学,2012,9(6):90-92.
[2] 唐晓芳.老年冠心病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6(21):154-155.
[3] 刘艳红.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1,4(2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