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014-03-26 16:48:58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陈笑艳
中国商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生产性生产率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陈笑艳

1 引言

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贯穿于农业生产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专门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的行业。中间投入、知识和人力资本结合、定制化服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特征。发展农业的核心在于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性服务可以促进农业分工的深化,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交易费用,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融入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使农民获得更多利益,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更多的外包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将产生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学习效应,进而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

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在国外,Kenneth A.Reinert(1998)通过构建农产品产出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作为直接投入要素对于农业的积极影响;Postner H.Harry(1982)运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加拿大1967~1977年农业对生产服务业消耗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意味着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强;David、Hall Toole(2000)综合30余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多数文献认为,公共农业科研投入与私人科研投入互补。在国内,黄少安(2005)、林毅夫(1994)等更多地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而关于利用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则重视不够,研究文献较少。张宁(2009)、黄慧芬(2011)分析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韩坚等(2006)认为,农业对生产性服务的直接消耗偏低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李启平(2009)运用投入产出表,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与互动;汪建丰、刘俊威(2011)参照比较OECD重要发达经济体的相关指标,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已有共识。国内外有关生产性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研究多倾向于理论研究,相应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现有的实证研究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运用广东省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全面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2 实证检验

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Kenneth A.Reiner(1998)的观点,以及各分类服务业比重的大小及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指标有:

(1)农资配送服务。该服务反映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情况,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产值作为农资配送服务水平的代理变量。

(2)农技推广及信息服务。技术和信息的提供主要依靠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出于广东省各地市数据的有限性,本文选择城市教育和科学支出作为农技推广及信息服务的代理变量。

(3)农产品营销服务。该服务反映农产品销售服务的提供情况,用批发零售业的产值作为农产品营销服务的代理变量。

(4)金融保险服务。该服务反映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用金融保险业的产值作为金融保险服务的代理变量。

汪小平(2007)对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不管是单一要素生产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它们反映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在国家规范的统计制度中,农业劳动力指标序列比较完整,分类详细,质量相对稳定,由其计算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农业效率。因此,本文拟选取农业劳动生产率衡量农业效率。以广东省各市GDP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农业产出值(gdp1),以各市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农业就业人数(L1),以2003年为基期对GDP进行平减,以消除价格影响,则农业劳动生产率为apr=gdp1/L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数据来源于2004~2012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2.2 模型设定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等四行业代表为农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国家统计局在2002年对服务业门类的重新分类,本文拟以2003年为初始年份,运用2003~2011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效率的影响。数据来源于各年《广东省统计年鉴》。

为避免异方差,本文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作对数化处理,因此计量经济模型为:

其中,apr表示农业生产率,用农业劳动生产率衡量。tsp表示农资配送服务水平,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占地区GDP的比例衡量。wr表示农产品营销服务水平,用批发零售业的产值占地区GDP的比例衡量。fi表示金融保险服务水平,用金融保险业的产值占地区GDP的比例衡量。kn表示农技推广及信息服务水平,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用各市城市的科学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衡量。考虑到科学教育支出对经济影响的长期性,该指标滞后一期使用。ε为随机扰动项,下标i表示城市,下标t表示年份,分别表示四类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系数。

2.3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在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上,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中的F检验表明,本文不是混合回归模型;而Hausman检验关于固定效应(FE)模型和随机效应(RE)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是FE模型。但异方差的Wooldridge检验和Wald检验结果表明该固定效应模型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为了保证估计量的一致有效性,本文选择可行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fgls),以纠正异方差和自相关。本文运用Stata10.0软件对样本数据的估计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基于广东省数据的估计结果

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广东省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农产品营销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的服务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提升0.172和0.35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保险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最大;农技推广及信息服务通过城市的教育和科学财政支出比例体现,其影响系数为负,即在农村的教育科学支出的影响系数为正,进而农机推广服务及农业信息服务队对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的影响;而传统的农资配送服务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从理论上讲,农技推广及信息服务、农产品营销和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紧密联系,成为农业实现产品差异化、附加值增加和比较利益提升的关键。以上的实证检验证实了前文的理论推断。而农资配送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不够显著,与理论预期不符,可能的原因:农资配送服务投入不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落后,配送成本高,普通农户难以获得。

3 结论与启示

广东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领跑全国,生产性服务的分工日趋细化,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迅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2003~2011年广东省21个地级城市的四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广东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

3.1 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加速器

无论是农产品营销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还是农技推广服务及农业信息服务,这些生产性服务对农业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平台。

3.2 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别

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比较高的金融保险服务和农技推广及信息服务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相对较快,其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较大。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服务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其技术进步创新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较大的积极作用。金融服务的完善和教育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民获得较多的投资机会和受教育的机会,使农民的劳动技能提高,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资配送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广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落后。但这不是说明农资配送服务对农业的发展无足轻重,恰恰相反,广东省需要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仓储服务的发展,提高农资配送服务的水平,建立现代化产销体系,通过确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主旨,建设面向农产品市场的商品配送中心,并辅之以现代化的仓储和包装加工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流通服务,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升。

[1] 姜长云.着力发展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J].宏观经济管理,2010(09).

[2] 潘锦云,汪时珍,李晏墅.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产业耦合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1(12).

[3] 黄慧芬.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2011(10).

[4] 汪小平.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特点与路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4).

[5] 汪建丰,刘俊威.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距研究[J].经济学家,2011(11).

[6] 郝爱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与条件研究[J].南方经济,2013(05).

[7] 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8] 庄丽娟,贺梅英,张杰.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生产性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决策(2022年7期)2022-08-04 09:24:20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