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中课程辅助体系建设探讨

2014-03-22 14:18:47鞠晴江马永开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性辅助素质教育

□鞠晴江 刘 莉 马永开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实践中,素质教育已在全国教育界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始积极推行。然而,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在中小学阶段、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大力倡导,在高等教育领域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导致我国的大学教育长期以专业教育为主、以学科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导致了专业设置窄、能力培养弱、文化陶冶浅、功利导向强等问题[1]。这远远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凸显出在大学层次研究和践行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紧迫要求。

大学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繁多,课程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研究者们多从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2~5],而对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如何完善课程辅助体系重视不足。由于课程辅助体系有助于提升大学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的成功经验及案例分析,揭示我国大学素质教育在课程辅助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一、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对课程辅助体系的要求

推行大学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理解其基本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6]。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素质教育进行诠释。在内涵上,素质教育被诠释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要素的融合[1,7];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讲授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1,8]。在美国教育界,针对以记忆为主、被动复制式的低层次学习方法的缺陷,大学素质教育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贯穿始终,将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气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其中,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注重积极、熟练地读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的培养注重在复杂的事物中有条不紊、不懈查找相关信息、理性地选择判断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不懈地寻求学科和探究所允许的精确结果等特质[9]。在德国教育界,大学素质教育被称为“关键能力”或“关键素质”培养,认为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对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意识能力六方面[10]。

比较而言,从国内对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解看,国内高等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课程设置的转换上,即从知识类、学科型的课程内容向能力、素养型的课程体系转变。实践中,国内高校重视文化素质类课程、强调宽口径教育正体现了这一思想。然而,从国外素质教育理念看,美、德大学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并非局限于开设几门素质教育课程,而是以学生能力提升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并致力于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要求更是被归纳为对信息的甄别、提炼和表达能力,即以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演讲能力为保障,贯穿于各门学科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这使“方法思考”(即提供解决问题的先进方法的能力)和“复杂沟通”(即说服、协助及谈判的人际交流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不能仅停留于学科课程自身的建设,更需要通过课程辅助体系建设,为这一能力培养提供充分的基础和保障。

二、国外大学素质教育课程辅助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课程辅助体系

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此,多数大学专门开设了一门基础课程——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授学生如何思考。同时,美国大学在英语写作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论辩性论文写作环节)中,高度强调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能力,并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加以强化。与之相配套,所有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首先被要求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然后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具体学科的教学之中[9]。

为了保障批判性思维训练效果,美国大学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辅助。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 Omaha,简称UNO)为例。作为一所以博士教育为主的研究型大学,UNO设立了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演讲中心(Speech Center)和教员发展中心(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前两个机构除了为英语写作课程(English Composition)和演讲课程(Public Speaking Fundamentals Course)的选课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外,更重要的功能是为全校师生提供英语写作和演讲方面的免费咨询和指导,协助师生达到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要求,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后一个机构主要为教师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1.写作中心

写作中心为UNO的全校师生提供一对一的英语写作咨询服务。写作中心设有两个单独的教室,一个教室从周一到周五全天开放,另一个教室从周一到周四上午11点至下午14点开放。咨询者需提前24小时预约。写作中心的指导老师并不直接修改论文,而是通过对论文选题及构思、组织架构、语言表达、写作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被指导者成为有效、独立的写作者。为保证尽可能多的师生获取这一服务,写作中心要求一周内每个人只能预约2次,每次指导时间为25~50分钟。此外,写作中心还通过研讨会形式,向全校师生普及写作的基本知识。

2.演讲中心

UNO的演讲中心为全校师生提供演讲指导或授课咨询服务。演讲中心设有专门的咨询室,从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到下午15~16点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咨询者需提前48小时预约。面向学生的演讲指导内容包括演讲准备、PPT展示、小组报告、现场练习等,旨在帮助学生获取和提升演讲技巧和能力。面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授课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课堂组织、授课技巧、课堂评估的咨询,以及课内现场观摩和课后反馈等。此外,演讲中心还通过每月的研讨会形式,向全校师生普及公开演讲的基本知识。

3.教员发展中心

由于素质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UNO也建立了专门针对教职员工的辅助机构——教员发展中心。该中心通过讲座、咨询和相关组织建设,为UNO的全体教职员工提供教学、心理健康和行政管理上的支持。例如,“教学伙伴”组织(Academic Partnership for Instruction)以“数字时代的教学”为背景,通过大约每周一次的讲座,为教师在教学技术更新和整合方面提供支持,内容包括学校教学资源利用、教学信息发布、PPT技巧、视频编辑、Photoshop等。教学发展委员会(University Committe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以教学能力提升为目的,以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方法改革、批判性思维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新技术的教学运用、教材更新、多学科整合、团队教学等。

(二)德国大学素质教育的课程辅助体系

德国教育界具有代表性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有两类:“一体化方式”和“附加方式”[11]。其中,“一体化方式”将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业课的学习中,这也是我国当前推行素质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附加方式”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通过开设额外的讲座、培训和项目等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关键能力。通常情况下,这些辅助环节的课程并不由直接从事专业教学的机构来提供。例如,在专业教学机构之外,由大学的学生咨询部门提供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能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在科隆大学,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和实业界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展示能力、社会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活动。

此外,为了提供关键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支撑,德国部分大学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教授岗位来加强对关键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例如,弗赖堡大学设立了关键素质研究中心,波鸿应用技术大学设立了面向未来能力培养研究所,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设立了关键能力研究方向的教授岗位。关键能力问题领域现已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国内大学的探索性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复合培养实验班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在2007年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于2008年开创了“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探索实践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班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通过正式课程之外的辅助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性、精细化实施课程辅助体系的素质模块建设,成为实验班人才培养特色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验班在正式课程之外,例行开设各类讲座,为学生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提供思考和交流的平台。这包括三类讲座:第一,信息技术前沿系列讲座。定期邀请IT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著名企业技术精英为学生展现信息技术、市场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人文素质系列讲座。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举办文学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和写作等系列讲座,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第三,经管前沿系列讲座,由业界专家与学者开设的讲座触及行业发展的最新时讯及理论前沿,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新的视野和思想。

此外,实验班还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以导师制和创新基金为支撑,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实验班学生依据兴趣在本科阶段就能够进入教授及骨干教师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参加科学研究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潜质。

(二)认知能力的培养

实验班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导师制。通过配备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心理导师等三类导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人生规划、兴趣引导。学业导师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并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科研训练。聘请知名企业老总和高管担任学生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专设的心理导师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阳光的心态度过大学生活。

(三)社会能力的培养

第一,开展团队素质训练。入学伊始,实验班学生会接受专业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在专业训练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新颖的游戏和互动交流活动的体验,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意志力得到提升。

第二,举办英语夏令营。在学生的第一个暑假期间,由外籍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小班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和沟通技能。通过英语话剧表演,促使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并大大提升了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成绩及四、六级通过率也在全校名列前茅。

第三,开展企业实践与社区服务。通过企业考察、案例编写、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企业实践贴近企业管理实践,提炼有学术意义的问题;灾区调研、免费社区家教、农民工调查、成都高铁调查等了解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四,开设职业发展中心。通过开设职业发展中心,与众多知名企业紧密联系并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赴企业考察和实习,使他们了解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库,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渠道,积极搭建企业与学院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职业信息;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职业发展规划咨询和求职技能培训。

第五,开展对外交流。开展各种国内外合作交流项目,分别与美、加、英、澳、港、台等高校进行合作,提供“2+2”双学位项目、成建制课程学习、短期交换学习、校园开放日、境外企业实习、文化交流访问等多种机会和资助,使学生国际化视野扩大,到国外名校深造的比例显著增加。

电子科技大学在“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的一系列课程外辅助体系建设探索中,提升了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社会责任感。

四、我国大学素质教育课程辅助体系建设思路

从美、德大学素质教育辅助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探索性实践来看,课程辅助体系建设使学生能将学科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并提升为方法思考和复杂沟通的综合能力。反思我国近年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国内高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成效包括: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借鉴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选用国际主流教材,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课程管理的常规化,加强课程学分管理[11];将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统一起来,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致三足立鼎的效果[12]。但整体上存在重课程开设、轻课程实施等问题,尤其忽略了课程辅助体系的建设。“素质教育课程化”现象,导致课程建设中强调新知识点的添加,而使素质教育被割裂成单独的一门或几门课程,甚至纳入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使素质教育成为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模式的补充[6]。

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2]。为了提供“方法思考”和“复杂沟通”能力,素质教育理念应贯穿于大学所有课程之中。因此,推行素质教育,需要课程体系的整体重构,强化课程辅助环节的建设。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之外增加一些新的课程,或开设一些人文讲座和科技讲座;更为重要的是,应以整体论视野,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辅助机构和体系建设,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演讲能力,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融为一体。同时,重视对教师能力提升的制度和机构保障,通过对教师发展的持续辅助,提升素质教育的成效。

[1]田建国.大学应深入研究并践行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

[2]张亚群.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特殊形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21-125.

[3]汪霞.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基于对六所大学的调查[J].大学教育科学,2013(3):21-27.

[4]黄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7):157-159.

[5]倪小勇,申素丽,李晰.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课程探析——西北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2):93-97.

[6]章兢,何祖健.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整体论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1):9-13.

[7]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8):3-5.

[8]刘梦梅.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14(8):88-89.

[9]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3):99-105.

[10]闫瑾.德国大学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3):78-79.

[11]游家胜.关于深度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1-23.

[12]李浩,曹明明,李剑利,等.大学素质教育的“三位一体”[J].中国大学教学,2014(7):48-51.

猜你喜欢
批判性辅助素质教育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汽车文摘(2015年11期)2015-12-02 03: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