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秋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构建农业高校留学生信息服务体系的探讨
李锦秋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对农业高校外国留学生信息需求进行调查,剖析其利用图书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并构建满足留学生多层次需求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高校图书馆面向留学生的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留学生;信息服务;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管理中心、学习资源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培养留学生获取与利用文献信息能力,成为高校图书馆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农业高校受学科设置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较低。鉴于此,构建高水平留学生信息服务体系迫切而重要,对于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校国际化,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1],发达国家高校留学生教育已渐成熟,外国读者信息服务体系和模式较为完善。相对来讲,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尚不成熟,对以学位攻读、学术研究为目的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农业类院校,受自身实际条件制约,人才队伍、文献资源和服务水平皆难满足需要。
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改善措施多为:从“硬件”入手,加强满足留学生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从“软件”入手,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和外语沟通能力。当前高等教育有别于传统,以往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化环境。因此,根据新形势研究留学生信息服务方式很有必要。
缺乏留学生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对于外国留学生信息服务缺乏成型、完整的体系,导致留学生利用图书馆存在障碍。尤其是尚处于留学生招收初期的农业院校,语言教学并非优势,留学生多以专业学习为主、语言学习为辅,决定了农业院校留学生信息服务更侧重于专业信息服务,这也是留学生信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缺乏对留学生信息需求的深入调查。多数图书馆没有将留学生看成特殊读者群体,对其来华学习目的、信息素养情况、利用图书馆中遇到的问题、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特征以及特殊文献需求了解程度不足,影响对留学生群体的服务和帮助。因此,对农业院校留学生进行调查,多渠道了解其信息需求,是构建农业院校留学生信息服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对东北农业大学留学生进行调查[2]。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回收率为85%。面访留学生45人。
(一)调查结果
1.利用图书馆频次、汉语水平。参与调查留学生中,90%以上以攻读学位为目的,10%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在利用图书馆频次上,每月1~2次的占40%,每月3~4次的占30%,每月7次以上的占30%;汉语水平上,能阅读并理解学术类资源的占30%,能流利进行口头交流的占40%,能简单对话的占30%。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留学生,中文水平较高,阅读理解能力较强。
2.利用图书馆目的、方式。经统计,调查对象中,80%为做学术研究,20%为提高汉语水平。方式上,65%利用自习室学习,30%浏览图书馆网站,5%阅览图书报刊;95%曾借阅图书,但对工具书和检索工具等公共信息咨询不多,对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服务项目的利用率几乎为零。
3.利用信息服务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留学生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包括电话、邮件、留言板、在线咨询等)满足度为30%,基本满足为30%;对“图书馆相关导引服务”满足度为25%,基本满足为50%。
4.接受图书馆培训情况。培训包括“文检课”教学、数字资源讲座、新生入馆教育、馆员解答等。调查得出,被调查留学生对图书馆培训内容满意度为44%,对每周一讲培训方式满意度为25%。少部分留学生选修中文授课的文献检索课程以了解图书馆,多数采取讲座培训、阅读英文宣传材料、与馆员交流或观察中国学生做法等方式。
5.图书馆资源保障情况。被调查留学生最常用的资源形式中,学术期刊占50%;最常用的资源语种中,英文文献占60%,中文文献为40%。英文文献保障程度上,9%认为满足,27%认为基本满足。利用中文文献目的上,60%为提高专业水平,40%为提高汉语水平。由此可见,图书馆需要适当购进外文专业图书,以最大程度满足留学生研究需求。
6.个性化需求。调查发现,80%的留学生希望图书馆专设工作人员;50%需要提供母语咨询服务;70%希望用英语进行信息素质培训;80%希望馆员用英语解答问题;70%希望图书馆主页为其开设专区;70%希望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课程。
(二)问题分析
留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存在交流障碍,影响其对馆藏资源和服务内容的了解和利用程度,比如不能充分理解借阅规则;现有馆藏资源不能满足留学生学习需求;留学生借阅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图书仅占30%和20%,说明对馆藏体系了解不全面;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体系和类目设置与留学生所在国家差别较大,导致出现文献查找困难;参加图书馆信息教育的留学生较少,对培训内容和“每周一讲”培训方式满足度不高;访问图书馆中文网页资源能力有限。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留学生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也影响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构建合理、完善的图书馆留学生信息服务体系必要而重要。
(一)建立留学生信息需求反馈系统
首先,调查留学生信息需求。根据留学生信息需求特点,分析存在的潜在问题,设计留学生信息需求相关问题调查表,并设专人负责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如汉语水平、学习目的、每月来图书馆次数、利用图书馆方式等)、资源保障情况(如最常用的资源形式、最常用的资源语种、利用中文文献的目的、关注的资源等)、信息服务情况、个性化需求等。对回收的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集中代表性问题,分析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留学生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特征。其次,建立留学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联系网。图书馆设专职人员与留学生辅导员和教师建立信息联系,了解留学生兴趣爱好、文化背景、课程进展、教学参考书、课外辅导教材等相关信息,有助于针对留学生开展文献资源建设。
(二)建立留学生网络互动信息服务平台
网络是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工具[3],其信息互动服务的实时性和交互性有助于解决留学生获取信息时遇到的问题。图书馆可设专职馆员为留学生提供网络服务[4],使其通过QQ、MSN、留言板、在线咨询等网络手段即可与馆员实时互动,加强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馆员通过网络文献传递、在线咨询,能够了解留学生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多样化用户教育,为各年级留学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或通过简明易懂的视频,帮助留学生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方法。留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可自助进行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等服务,或与其他读者互动,交流阅读经验、相互推荐馆藏图书等。
此外,由于留学生普遍汉语水平不高,为全面公平地为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应根据留学生的特殊性建立留学生图书馆主页。内容包括:图书馆馆藏分布、不同语言的读者手册、留学生信息咨询导航系统、电子词典等网络翻译工具、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育计划、图书馆借阅规则、常用链接等。
(三)建立留学生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留学生用户教育是提高留学生信息获取及利用的重要途径。根据留学生基本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
针对留学生群体特点,按照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导,减少语言等客观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留学生信息检索课程大致设置为:“如何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各部门的功能及馆藏介绍”“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期刊相关知识”“外文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数据库使用实习课”“综合性文献检索”“综合文献建设实习课”“网络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实习课”“原文获取与馆际互借”“个人文献管理软件及应用”“毕业相关内容”等。
“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图书馆各部门功能介绍”课程能让留学生了解信息检索重要性、我国图书馆排架规则及中图分类法使用方法,为其认识、利用图书馆奠定基础。“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课程介绍信息检索基本原理、信息检索技术、检索词的选择等,使其了解信息检索相关知识与技术,从而有助于现代信息检索方法的学习。“期刊相关知识”主要讲授期刊等级判定法、CSSCI、CSCD、SCI、EI及ISSHP等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助其厘清学术论文发表期刊方向。“外文数据库和综合文献检索”主要介绍本校图书馆已购外文数据库的基本期刊、收录文献的特点及其使用方法。针对不同学科,重点讲述平台检索与利用方法,解决留学生在检索特殊类型文献时遇到的困难。“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使留学生熟悉并学会使用免费网站、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实习课”,精选课堂讲授重点内容,设置综合性题目,以增强留学生利用各类数据库和网络资源进行检索的能力。
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5]。采用PPT演示教学,在课件中插入超级链接、图片、动画等,给留学生留下更直观、深刻的印象,尽快掌握课程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师生互动,调动留学生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采用网络课堂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学过程中加入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如Google Translate、网络硬盘的应用等。
(四)建立馆藏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内容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是做好留学生信息服务的基础[6]。只有馆藏信息资源内容丰富、获取方便快捷,方能满足不同层次留学生的文献需求。一是专业书刊。近年到东北农业大学攻读学位的留学生逐年增加,多数攻读学校重点专业,如动物营养、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农学等。这些留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对信息资源利用程度较为专深,为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需要大量专业书刊。二是网络信息资源。这是现代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留学生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如汉语学习软件、多媒体产品等电子资源。三是英汉对照读物。来华留学生通常对我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兴趣浓厚,中国文化民俗、地理历史等英汉对照读物需求量大。四是工具书。留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低,普遍需要汉语学习词典、汉语水平考试(HSK)相关资料。五是中文报刊。通俗易懂的报刊资源,有助于留学生提高汉语阅读能力、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和世情时事,提高整体素质。六是留学生母语信息资源。可通过馆际互借或文献交换的方式进行增补,满足个性化需求。七是在图书馆主页上增加留学生服务窗口、留学生在本国的常用链接,如日本ATTAKANAVI、美国Wikipedia等。
(五)建立图书馆信息导航系统,组建留学生信息服务团队
入馆指引导航系统对于留学生熟悉图书馆[7-8]、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应准备中英对照、简明易懂的宣传材料,介绍图书馆布局分布、使用规则、服务时间等,使其根据指引导航便能准确找到相关阅览室和借阅室。为方便留学生查找文献,可将图书排架规律、《中图法》简表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展示。其在借阅图书或查找文献遇到问题时,馆员应用中英文准确解答,并进行跟踪服务。此外,为保证留学生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图书馆应组建一支了解各部门业务范围、业务能力强、懂外语的信息服务团队,指导留学生利用图书馆,推荐所需信息资源。
(六)举办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中心,也是读者学习交流、科学研究、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应发挥这一优势,联合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处等部门,举办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文化交流活动。如联合国际交流处,举办电影周、书画展等活动,为其了解中国文化提供平台;与国际学院合作,举办汉语文化周、双语大赛等活动,鼓励留学生使用汉语介绍本国图书馆、风土人情或表演语言类节目、讲故事等。图书馆可为留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和文献支持。
(七)提升馆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留学生信息服务工作对图书馆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首先,提高图书馆员英语水平,加强口语培训[9]。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做好馆员培训,邀请外语教师教授信息服务工作中常用的英语词汇和语句,提高英语沟通能力。其次,开展多国文化培训。针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常识、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使馆员了解留学生本国的风俗习惯,服务过程中增强亲和力,展现文化修养。再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完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要求馆员知识多元化、技术现代化。不断丰富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加强现代科技意识和信息管理意识,注重提高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手机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力。
农业高校图书馆对留学生信息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留学生因交流障碍极少向图书馆主动提出信息需求,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从未或很少将留学生文献需求纳入文献资源建设计划,文献资源缺少针对性。图书馆工作人员外语水平普遍偏低,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对留学生主动服务,很多想法和措施难以实现。
一切高标准的服务都要依靠人力来实现。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引进高层次信息服务人才,注重馆员业务素养的继续教育,同时更新观念,加强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宣传,争取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将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留学生的教学计划,与各部门保持协作,进一步提高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水平。
[1]文意纯.农科院校对外国留学生信息服务的方式与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
[2]王茜,陈鹤阳.高校图书馆留学生信息服务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6).
[3]陈莹,丛望,乔爱丽,等.基于网络互动模式的学历留学生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3(8).
[4]乔颖.多元化需求下的高校图书馆教育模式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2(4).
[5]陈莹.研究型大学留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9).
[6]王维佳.高校图书馆多维度留学生信息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
[7]漆俐红.“留学中国计划”与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
[8]彭立伟.高校图书馆留学生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9).
[9]刘佳.国外高校图书馆留学生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6).
G25
A
1672-3805(2014)04-0103-04
2014-03-25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多维度留学生信息服务体系”(2013008)
李锦秋(1975-),女,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