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摄影:一份很酷的工作
——对话新华社女摄影记者丁旭

2014-03-15 08:30:05马志红
中国记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泳池潜水

□ 文/马志红

水下摄影:一份很酷的工作
——对话新华社女摄影记者丁旭

□ 文/马志红

近些年来,水下摄影成为一种新兴的摄影类型,拍婚纱、拍水生动植物等已成一种时尚。不过,本文给大家介绍的并非时尚弄潮儿,而是一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她就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体育水下摄影的女记者丁旭。从2008年至今,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在孕产期之外,只要有大型体育报道都冲锋在前。她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丁丁”。

水下摄影 新华社 奥运会 全运会

因北京奥运结缘

丁旭从事水下摄影,要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讲起。新华社在北京奥运会承担东道主国家摄影队的任务,在报道上不仅要精益求精,还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因此决定在北京奥运会上增加水下摄影报道。决定出台后,入职不足两年的新华社摄影部体育采编室女记者丁旭主动向摄影部请缨,承担水下摄影任务。围绕这一国内鲜见的摄影报道新形态,同为新华社摄影记者的马志红与丁旭有了下面这样一场对话。

马志红:最初是如何想到尝试水下摄影的?

丁旭:机缘巧合吧。

首先我会游泳,喜欢水,属于游得不错的业余选手。刚参加工作时正在挖掘自己的强项,听说领导有在北京奥运会上马水下摄影的想法,我没有一丝犹豫就毛遂自荐了。

马志红:水下摄影装备都有哪些?

丁旭:水下摄影装备包括潜水设备和拍摄设备两大部分。潜水设备包括:BC(浮力调节装置),俗称潜水背心,空气瓶、呼吸管、调节器和余压表,潜水镜、铅块等主要装备;如果要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潜水的话,还要增加潜水服、脚蹼、潜水手套等配套装备。拍摄设备包括相机和相机防水罩(英文:housing),镜头和镜头防水罩(英文:port)。如果是拍摄游泳、跳水比赛,需要遥控安装在泳池底下的防水相机的情况下,还需要水下专用脚架平台(也就是集水下三脚架和云台两个功能的装置)和水下遥控快门线等设备。

马志红:你承担水下摄影报道准备了多长时间?

丁旭:从定下来到北京奥运会正式报道有一年多的时间。水下摄影需具备相当的潜水技术。进行水下摄影,首先需要学习在水下安全地活动,也就是说要先学潜水,后学水下摄影。2007年通过考试获得CMAS一星级潜水员资格证书。此后,多方查阅资料,咨询专业人士,为采购水下摄影器材积累经验。水下摄影对拍摄器材和防水设备要求苛刻,由于当时水下摄影并不普及,国内没有专门厂商制造相关设备,我就向水下摄影经验丰富的盖蒂图片社摄影师Addam Pretty讨教,模仿他的水下拍摄设备,自己设计水下相机基座,并向海外厂商提出了一整套相机防水罩和遥控设备的设计制作细则,之后又购置了全套潜水器材。2008年6月,全套的水下摄影器材和潜水器材购置齐全,7月便携带器材赴深圳进行水下摄影演练并强化潜水训练。马志红:工作强度大,你是如何保证负重工作?

丁旭:这个问题只能“呵呵”了。北京奥运会时,领导给我配车运送器材,但场馆门口到泳池还有一段距离,60多公斤重的器材还得我一个人搬运,隔上几天还要起大早到工体富国海底世界给氧气瓶充气,三大通讯社从事水下摄影的同行,时不时也将他们空的氧气瓶丢给我去充气,我只好碍于“北京欢迎你”的面子而心怀怨气地帮他们。在工作若干年后,终于在本土进行的体育赛事中享受到了配备“摄影助理”的优厚待遇,在南京青奥会上,两名派给我担任摄影助理的志愿者几乎包揽了所有重体力工作,包括运输器材、缠线等,其中一人还是参加过游泳比赛的健将,在两场比赛后在不佩带任何潜水设备的情况下替我潜入水中捞取相机、铅块;让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七年征程乐比苦多

问:有让你兴奋、后怕和遗憾的事吗?

丁旭:先说兴奋的事,除去北京奥运会拍到的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在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那张,2013年全运会跳水的那张“水下蘑菇云”也很满意。参加全运会的各代表团的跳水运动员都是来自国家跳水队——有着“梦之队”美誉的高水平选手或后备选手,所以说全运会跳水比赛的水平要高于游泳世锦赛跳水比赛的水平一点不为过。选手们水平高超、表现出色是一张好的体育新闻照片的要素之一。而且,更加幸运的是,全运跳水竞赛为媒体广开大门,让我能够在选手训练时下水安装水下摄影设备,这几乎是令水下摄影记者为之感激涕零的优越条件。下水后,我将镜头对准不时从10米台落入水中的运动员的方向,心中惊叹原来从池底这个角度来看运动员的落点竟然如此之近,随即立刻调整了焦距、曝光,在一切设置妥当之后,我心中对这次能拍摄到精彩照片的预感渐渐强烈起来。结果不出所料,有两张照片得到了编辑和老前辈的认可。

至于后怕,则要说2013年的亚青会的水下拍摄。亚青会是我因生育而暂停潜水两年后的首次尝试。由于下水当天患感冒,在潜到深达6米的泳池池底的过程中无法排耳压,耳膜总是针扎似地疼。当终于忍痛到达池底安装好设备上浮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幸好意识还算清醒,在控制好平衡到达水面时立刻坐在池边调整呼吸,才逐渐恢复。当时整个赛场只有我一人,事后说起此事还有些后怕。

这些年遗憾的事也不少,尤其是刚开始水下摄影的北京奥运会期间。遗憾之一是,错过向大师学习的机会。在北京奥运会上,一共有五台水下相机布置在泳池底,其中一台就属于体育赛事水下摄影的鼻祖——《体育画报》的摄影师海因茨·克吕特梅耶(Heinz Kluetmeier)。出生在德国的海因茨一生从事摄影工作,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海因茨成为第一个在体育比赛中运用水下摄影技术的摄影记者。海因茨在北京奥运会上用水下相机记录下了在男子100米蝶泳决赛中,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在最后一米身体落后时,用超长的手臂超过塞尔维亚选手米洛拉德·查维奇率先触壁的瞬间,那组连续瞬间的照片成为经典。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与海因茨和他的助手常常在一起工作,但可惜交谈很少,当时完全不知道他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

遗憾之二是新手的“学费”很昂贵。其中最为痛心的“学费”是——比赛刚开始的一天,被我误打误撞拍到的菲尔普斯入水的画面如同“水中耶稣”成为当日编辑部热议的一幅佳作,但由于我过于谨慎,把文件格式设置成最小(这样才能保证将整场比赛拍完,而不会出现比赛没完而卡已拍满的情况),导致这张照片因为尺寸太小的原因无法大尺寸印刷错过了海外推广的大好机会。此次“悲剧”之后,时任摄影部副主任刘洁让我领了10张8G的储存卡使用(当时最大容量的储存卡),并告诫我今后拍摄不许使用低于Large的格式。

问:你是如何把握水下摄影技巧的?

丁旭:水下摄影有着十分独特之处,比如在水中是没有红色的,所以白平衡的选择是一个难题;比如,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隔着相同距离,在水中拍摄的物体会比在空气中拍摄的物体模糊,所以在水中拍摄时要尽可能地贴近拍摄物,镜头最好是广角;比如在游泳比赛中,进行水下摄影的角度选取是有“规定动作”和“选择动作”的,“规定动作”包括相机放置的位置和角度;“选择动作”则指的是如果有著名运动员参赛的情况下进行的拍摄调整等……因为拍摄了一定量次的游泳比赛的水下摄影,所以我积累了一些“商业秘密”。一旦你开始了和我一样的水下摄影之旅,这些“秘密”就会被你一一揭晓。

问:水下摄影目前国外有哪些先进技术?

丁旭:水下摄影其实现在已经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商业摄影领域,利用水的效果营造梦幻感觉,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在技术上并不难以实现:摄影师手持带有防水罩的水下相机即可完成拍摄。体育水下摄影有其特殊性——既要保证赛事正常运行又要保证观众、读者欣赏到运动员在水下的英姿。首先组织者会控制水下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数量,而且要应用到遥控技术(一直有人认为我是在比赛时趴在泳池底拍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拍摄器材要进行改装定制,所以在技术上要求更高。

在国外,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定制水下机器人进行拍摄,在不用人下水的情况下,让水下机器人自己“游”到指定位置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能够换角度、变焦、更改曝光组合和实现照片即拍即传。但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价格不菲的硬件投入,有此实力的媒体着实不多,而且他们水下摄影的拍摄范围多为考古、科研等“高精尖”领域,如果只是在游泳跳水比赛中拍几名运动员,那只怕是用“大炮打蚊子”了。不过我们会在先进技术方面进行争取。希望通过加装网线的水下摄影器材,用佳能相机套装的“utility”软件通过笔记本电脑控制水下相机完成取景、拍摄、更改曝光组合以及即时抓图等拍摄任务。

(作者单位:新华社摄影部)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泳池潜水
潜水者
中外文摘(2022年19期)2022-12-17 09:44:20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8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快乐潜水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潜水去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
泳池派对
好孩子画报(2016年5期)2016-05-14 09:54:26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