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辉,王 伟,陈桂兰
(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全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利用计算机去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教学方法,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所讲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实践任务中,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分析、操作、练习,明确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找出其中的新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以课堂为中心,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高。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占的比重小,学生重视在课堂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资源不会积极利用,计算机操作能力低。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上课时大多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和操作在上课时都能够听懂,但是实践和讲述内容的时间安排间隔过长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实践。上实验课时照着实验指导书操作一遍,不能明确实验目的和理解上机的内容,不能灵活应用。
实践教学的检查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指导书步骤写的太详细,学生不用动脑直接照书做实验,还有的同学不做实验抄袭其他同学实验报告,对所做实验内容并不理解,知识点不能有效地系统贯穿起来,达不到实验目的。该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课程地结束后出卷考试,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比重大,实践考核所占比重较小,使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在上实验课时玩手机,打游戏,或者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不能充分利用实验课堂的有限时间。
1.引导学生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设计实践教学方法应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各个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用计算机水平也不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而且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方法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设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性和动力性,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学生看到实践要求后首先要自己动脑完成实践报告,完成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传授给他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如在讲解Word知识点时,设计一个实践案例毕业论文排版,这是每个学生毕业时必须用到的Word排版问题,给学生一篇没有排版的论文,然后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排版,用到的知识点包括:
1)页面设置问题,如何设置页边距,每页多少行,每行多少字。
2)利用样式设置全文的标题。
3)章节的自动编号。
4)目录的创建与更新。
5)如何使用分节符,设置页眉和页脚等。
实践案例论文正文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论文正文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有实际需求的实践案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既能够解决实际的论文排版问题,还能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操作,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时,以前都是用图片讲解,学生看到的都是计算机硬件的图片,学生并不知道真正的cpu的什么样子,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到电脑商城去看实物,按照自己的要求实际配置一台计算机,这样即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达到了实际的应用,使学生不至于纸上谈兵,让学生真正掌握几代的cpu应该配置几代的主板,而不是上网搜索一个cpu然后在搜索一个主板、硬盘,显卡等等来完成一个实验报告,而要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来提交一个真正的电脑配置单。
2.结合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能力需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服务于各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要以各专业相关的综合案例为主线,将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点相配套的实践项目。课堂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接触新的知识时,课前准备的实践方案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所学的案例。此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方案,为将来参加工作所用[3]。
如会计专业实践案例工资条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工资条
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计算公式:
3.改变考核方法,以实践考核为主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以实践为主的操作课程,进行课程考核时,应优化考核内容,建立以实践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从平时成绩、一般性实践报告和设计性实践报告三方面来综合评测学生学习效果。采用“20+20+60”的课程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20分,一般性实践报告20分,设计性实践报告60分,学生必须通过每一项实践考核,才能最终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性实践报告占考核比重最大,对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最为全面。首先,学生要根据实践报告要求撰写出详细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施,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调整设计方案,最终达到实践报告的设计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实践课程,也是高校的必修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尤其对培养实践能力、优良学风、创新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好这门实践课对实现我校的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1]陈颖.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6):265-267.
[2]黄伟霞.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128-129.
[3]程向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专业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2,(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