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斌
(安徽广播电视台 电视技术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65)
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新中心全台高清制播网的建设中,作为承担安徽台时政新闻采、编、播任务的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理念先进、安全可靠、架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全程全高清化的新闻制作系统。
安徽台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主要面向卫视频道播出的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播出,如新闻联播、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等,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业务环节包括新闻选题、文稿编辑、素材采集、视音频编辑、多级审核以及演播室播出和录制等新闻制播业务的整个流程。为满足时政新闻节目制作的高要求,节目生产流程应做到灵活配置,能够满足新闻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能够实现用户、设备、资源以及流程的精细化管理。除了新闻节目制作之外,同时也需要满足部分专题节目深度制作的需求。系统要支持流程化和非流程化的设计模式,新闻节目采用新闻节目制作固定的业务流程模型,从节目选题、文稿制作、串联单编辑、节目编辑、配音、审核到最后成品入库都受到新闻节目制作严格的审核流程限制[1-2];专题类节目可根据需要采用非流程化的制作工具集合的设计模式,节目制作没有固定的业务流程模型,系统在各子模块之间不受类似于新闻制播模式的流程限制,仅在成品入库时受到审核状态的限制。主要功能为编辑、字幕、配音、审核、采集整理、资源管理、文稿、演播室等。扩展功能为合成、转码等。主要输入为原始素材、收录素材、媒资素材、演播室内部信号等。主要输出为成品节目、素材、小片、直播信号等。
根据对系统功能的定位和业务需求的梳理,整个系统从业务逻辑上划分为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
1)数据层:为上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基本环境的支撑。主要分为数据库和媒体文件存储、交换设备和计算机平台等基本网络环境。
2)中间层:为上层应用提供后台支撑服务,完全透明于系统业务模块。
3)应用层:指所有的上层应用模块。
系统的应用架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应用架构划分
经过详细调研,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整体业务流程
1)选题主要来源方式有记者报题和编前会讨论(制片人和部门主任)派发选题两种。
2)采访/拍摄:根据节目的详细策划,记者和摄像外出采访拍摄。
3)文稿编辑:记者根据采访和拍摄内容,按照节目策划案,进行文稿编辑。
4)视音频素材采集:素材上载到在线存储,上载时可同时生成高低码率两种格式。
5)视音频编辑:编辑人员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剪辑和精编;可将相对应的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以及新闻文稿做关联,非编软件中可直接调用文稿系统生成的文稿。
6)节目配音:可仅按照文稿或口播词进行前期配音,也可按照口播词对应编辑好的故事板/时间线进行后期配音。
7)节目审核:视音频编辑完成后,直接在非编上或通过专业审核软件进行故事板/时间线审核,支持多级审核。
8)节目打包:网内编辑审核通过的故事板/时间线,在后台打包服务器生成成片。
9)串联单编辑:根据编辑完成的文稿以及对应的条目成片,进行串联单编辑。编辑完成的串联单需要通过审核后提交演播室。
10)提交演播室:当串联单审核通过以后,系统将串联单的结构和其中条目的信息发送到演播室系统。然后将串联单上的条目及所打包好的条目素材迁移至演播室播出服务器。串联单发送界面能显示当前各条目的发送状态。
11)演播室播出:串联单以及文件迁移完成后,由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控制视频服务器进行条目文件的播出。
12)对于直播类节目,演播室播出信号直接送至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播出;对于录播类节目,通过介质提交至总控播出系统进行播出。
13)演播室信号录制:在演播室播出的同时,通过演播室信号录制工作站进行播出信号的回采,直接采集为文件保存至非编网中,供再编辑和节目归档使用。
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功能模块至少应包括新闻文稿模块、节目采集模块、视音频编辑模块、节目配音模块、节目审核模块。
主要用于新闻条目的制作和播出,串联单的编排及审核,具备以下功能:
1)线索录入功能。
2)新闻稿件的编写;编写的同时可浏览视音频文件和字幕模板;支持审核流程;完成的稿件对应成片可以向演播室迁移。
3)实现串联单的编辑;可通过MOS协议,将修改的结果同步到演播室播出控制工作站、播出字幕机、提词器等演播室设备;可从演播室系统实时回调播后单,进行串联单复核。
4)提供CS或BS模式。
5)多栏目多流程的应用方式。
6)选题编辑时提交设备申请和收录申请。
7)多人同时编辑串联单。
8)有打分、统计和查询等辅助模块,自定义打印模板。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节目上载:一是通过蓝光驱动器、P2卡等文件化设备直接导入媒体文件;二是通过录像机采集磁带信号。具备以下功能:
1)自动场景检测。
2)采集掩膜,允许用户在采集时对输入信号进行边缘的裁剪,并且还可以多区域进行模糊或者马赛克处理。
3)在素材上载的同时,可对画面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进行实时调整,并可以对每一路音频单独进行幅度调整。
4)同时采集多码率素材。5)支持LTC时码。6)剩余空间提示。7)可以同时输出一路高清信号和一路下变换后的标清信号。
8)多路音频的采集/输出。
负责节目的剪辑、精编、特技和字幕编辑等。
1)基于64位Windows 7操作系统,支持大内存。
2)丰富、便捷的编辑制作功能。
3)支持高标清DVCPRO HD,XDCAM HD,DV,MPEG-2 I Frame,MPEG-2 IBP,MP4无压缩格式等多格式混合编辑。
4)支持多层视频实时播放。
5)支持轨内转场和Trim修剪。
6)支持智能合成。
用于为系统内的节目进行网络配音。
1)配音时间灵活:支持后期配音及前期配音;配音音量实时可调;可直接对声音进行打点、预听、逐帧编辑;具备调音台功能。
2)配音方式灵活:提供多音轨同步剪辑功能;实现多轨录音、音频帧精度调节、多轨混音、多轨音频合成等多种功能;提供输入/输出、特技、编辑、控制、资源管理等功能。
3)功能丰富的配音工具和音频特效调整。
节目审核模块集多种审片方式于一体。在统一的审核平台上,审片任务由审片策略服务统一管理和分发。
1)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展示故事板/时间线。
2)以新闻稿件的形式呈现,支持文稿和条目成片的关联审核。可以直接选取单条文稿进行审片,也可以根据串联单,专门审核串联单上的条目。
3)可自定义的多级审核流程。
4)支持任务筛选。
5)详细的审核记录。
6)完善的审核意见填写系统。
7)支持显示审片任务时码。
文件资料柜(新闻媒资)模块包括归档、发布、资料柜管理等功能。负责保存、管理新闻文稿、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串联单和成片等节目文件,便于快速检索回调。
1)兼容高/标清、多制式、多格式及多码率节目。
2)支持对文稿、素材、故事板/时间线、串联单和成品节目的归档保存。
3)具备初级编目功能,包括节目的基本信息,如名称、作者、时间等。
4)全文检索,根据编目信息可快速定位所需节目文件。
5)能够设定合理的权限查询和调用功能。
6)节目上载入库、下载出库等全程智能化。
7)存储内容管理,主要包括索引类管理、人员管理与数据访问控制、资源管理等。
作为全台高清制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整个全台高清制播平台体现出一种松散耦合的关系,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采、编、播完整的节目生产制作,也可以通过主干平台与收录、媒资及其他节目制播系统进行互联和数据交互。对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系统接口方案。
图3 系统接口方案
1)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高清中心媒资系统:本系统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节目入库服务,完成成品节目的入库归档;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BS检索服务,进行节目检索和下载申请,下载申请审核通过后,调用高清中心媒资系统的出库服务,完成节目的下载。
2)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收录系统:本系统通过收录系统的BS预约单服务,完成收录预约单的编辑;收录系统根据节目预约单完成节目收录采集,采集完成后调用主干平台的迁移服务,完成收录素材向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推送;本系统内用户可登录收录的资源发布界面,根据用户权限设置,支持检索浏览,下载相关节目资源。
3)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与高清综合制作子系统:综合制作系统内部演播室可供时政新闻制播系统使用,时政新闻制播系统的节目可在综合制作系统演播室完成节目录制,并采用文件推送或介质导出的方式提交至时政新闻制播系统。
演播室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1)编辑完成的文稿及节目串联单,经审核后提交到演播室播出环节。
2)根据审核通过的串联单,对非线性编辑完成的节目进行打包,并迁移到演播室的视频播出服务器上。
3)经过新闻和播出的MOS网关,将审核通过的串联单同步至演播室播出的数据库、提词器、字幕播出控制工作站。
4)播控人员根据播出串联单控制视频服务器的视频内容依次播出。
5)直播信号给总控播出系统直接播出;录播信号通过演播室的信号回采,并接入到高清中心媒资系统完成播后节目归档的工作。
图4 演播室业务流程
确保高清时政新闻制作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是设计和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DJ037—2011)[3]、《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GDJ038—2011)[4]的相关要求,将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定为三级系统,并按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设计和建设。
由于新中心电视技术系统的生产制作域与办公域完全隔离,本系统中不存在外来攻击和入侵等安全威胁,主要在于病毒防护处理,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系统内配置防病毒服务器,定期进行整个系统的病毒查杀,及时清除病毒并防止扩散;
2)外来资源的导入,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层防护措施,实现外来病毒的彻底隔断。
1)元数据安全:数据库数据采取主、备+实时第三备+异步第四备的多重备份机制;网络链路实现完全的交叉冗余备份;服务器单机本地RAID镜像或双控制器备份。
2)媒体数据安全:配置主备存储体,所有业务站点均以双读双写模式进行编辑工作,可实现所有媒体文件的实时主备存储;支持可自定义的多备份策略。
3)节目质量安全:基于节目质量的安全体系采用全程控制,从节目的采集直至审核送播,通过自动技审和人工审核严格控制节目质量安全。
杜绝单故障崩溃点的存在,通过对网络负载进行平衡以及对关键设备进行备份等方法,从理论上消除局部故障导致全局瘫痪的可能性。
1)服务器的安全:关键应用服务器均采用双机或负载均衡集群工作方式;服务器都集成RAID控制器,系统硬盘采用RAID方式;域控制器采用集群技术。
2)工作站的安全:系统中所有编辑工作站主机均采用高配置的图形工作站,自动保存全部操作过程。
1)建立统一用户认证,必须经过授权才能登录相应的业务模块。
2)通过对记录级权限的控制,能够保证用户只能看到其被授权看到的资源。对于可见资源,可以进一步设置其是否可修改、删除、管理等操作。
3)通过和Windows的域策略结合,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只能运行指定的程序,而不能访问未授权的磁盘和应用程序。
由于新闻生产的高时效性要求,对于高清时政新闻制播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数据库故障、存储体故障、网络链路故障等提前分析并制定出快速恢复的应急措施。并针对系统瘫痪、原因不明或无法立即恢复的情况,建立最小化应急系统,实现紧急节目的制作。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采用光纤、以太双网架构,配置了2台共200 Tbyte的高性能存储、40台有卡精编工作站、20台无卡精编工作站、4台高清配音工作站、5台审片工作站,每个演播室配置2台Omneon播出服务器、1台第三播出服务器、1台应急播出工作站、2台录制服务器。所有板卡均要支持高标清输入、输出,高清音频输出具备5.1声道,实现了高清100 Mbit/s文件4层以上的实时音视频编辑,网络、存储的带宽也充分考虑高清文件的传输能力,所有软件都支持AFD值的嵌入。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于2013年6月基本建成,7月投入试运行,8月正式运行,与原有新闻时政制播系统并行进行节目生产制作,10月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和等级保护测评,于10月22日完成新、旧系统的切换工作,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全程全高清的流程化节目生产制作。到目前为止,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时政制播系统运行稳定,已基本实现设计目标,通过实践证明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成功。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EB/OL].[2014-01-20].http://wenku.baidu.com/view/66aec87ba269 25c52cc5bf12.html.
[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广电总局62号令)[S].2009.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GDJ037—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S].2011.
[4]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GDJ038—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