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2014-03-11 08:58:30曹苗
决策与信息 2014年21期
关键词:长三角服务业升级

曹苗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曹苗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由于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国内资源能源吃紧状态及对于第三产业的需求猛增的趋势,长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必须抓紧转型升级不放松,推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长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复苏还存在这不稳定、不平衡的因素,长三角高外贸依存度、高投入高增长的运行模式面临着重大调整。长三角需要探寻新的发展出路,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使长三角地区走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长三角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长三角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6年-2012年,长三角地区GDP从48032亿元提高到119373亿元,增长了71341亿元。2012年长三角GDP占全国比重的23.0%,对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表1显示,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工业占比大,第二产业基础雄厚,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相比而言,上海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显著高于江苏、浙江两省。

表1 长三角2012年三次产业发展状况 单位:亿元、%

从产业结构上看,表1表明了2012年长三角三次产业的比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长三角产业呈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2012年浙江、江苏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第二、三产业增速明显并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超过了60%,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十二五”期间狠抓“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服务、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发展。

三、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长三角地区要同时面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同要素比较优势的双重夹击。这种夹击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与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

1、资源能源短缺

一是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用地粗放型日益突出,中心城市的开发强度过高,耕地面积下降明显。以上海最为显著,2011年上海建设用地达到了2961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42.6%,按照现有的投入结构和发展方式,很快将无地可用。二是能源资源短缺,长三角所消费的煤炭、原油、天然气全都依赖省外调入和国外进口,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自给率相对较低。1能源需求的高度外向依赖性,加上国际原油价格和运输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未来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安全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2、劳动力成本上涨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一直有着较强的制造业基础,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供给。2012年江苏职工的平均年工资是51279元,比2007年的27374元上涨了87%;2012浙江职工的平均年工资是50813元,比2007年的30854元上涨了65%;上海职工的平均年工资是56648元,比2007年的34707上涨了63%。可见,劳动力成本正在逐年攀升,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3、外贸依存度过高

外贸依存度过高是长三角经济增长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受国际经济和市场的波动,长三角面临着外贸出口下滑的挑战。图1是浙江2006-2012年的出口总额,可以看出,2009年的出口贸易总额比2008年下降了13.8%,金融危机对浙江这样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的贸易出口影响巨大,不利于长三角经济经受国际环境的考验。复杂的国际形势,使以加工出口型产业为主的长三角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黑影。

4、缺乏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代服务业

目前随着产业高级化的演进,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向软性要素如科技、信息等转变。长三角制造业的相对落后,其实质是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人才层次、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以及资本组合能力的相对滞后,而这与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研究开发、科技中介服务、教育产业、信息产业、流通产业、资本市场等的落后直接相关。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有利于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拓展新的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政府出于政绩的需要对服务业发展不够积极推动。与发展工业相比,服务业发展周期较长,要形成一定的气候而成为看得见的政绩,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比工业高的多。二是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尚未形成,政府主导经济资源的情况依然存在。各省市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发展,未能考虑到整体的效益,导致服务业难以有效的展开。服务业对制度安排比制造业更为敏感。政府对于企业的创新环境没有鼓励性的政策,以致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体系不能有效建立。

四、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联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成为今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的主题和重要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相继出台后,两省一市切实加强“十二五”规划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衔接,全面打造与长三角地区发展相适应的规划体系。2

1、注重人才开发与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

与制造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的学习和创新难度相对较大,依赖人力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特点比较明显,更加需要掌握特定技能的人才队伍一是政府部门应建立关于“产业转型-人才开发”的综合合作体系,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定位,使人才资源合理有效的流动。二是发挥高校在“产业转型-人才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完善跨区域民间组织在“产业转型-人才开发”的合作机制,让长三角人才流动更加顺畅及匹配。

2、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创新能力

长三角创新驱动瓶颈制约严重,产业结构转型主要任务是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战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致力于使“长三角制造”向“长三角创造”转变。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实现技术资源共享。运用知识经济中的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加强高新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辐射作用。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决策实施效率。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产业发展应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持较好态势。一是扩张信息产业规模。主要发展计算机技术、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宽带等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水力、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为主体的五大新能源技术将形成庞大的新产业集群,并带动一大批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发展海洋产业。长三角地区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将带动海洋油气勘探、钻采、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促进转型的关键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深化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切实推进市场化改革,吸引大量民间资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将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中心城市建设成面向全国的生产性服务集聚中心。三是积极拓展,构建有长三角特色的制造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注重产品的研发,保持中高端制造环节的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5、发挥政府效应,鼓励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不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吸引高技术人才。二是搭建“两个合作平台”。鼓励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即上海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江浙的先进制造业中增加服务的元素。搭建相互合作的平台和区域内外产业合理流动的平台。三是要有效的控制行政成本,为基层、为企业、为市场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走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市场化=现代化”的“新三化一改”的发展道路。

五、结束语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产业链纵向深化拓展,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发展成为拉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未来长三角发展将更多的偏向于第三产业,这不仅是建设低碳社会、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向发达国家看齐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更好的实现“十二五”建设目标的战略选择。

1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转型和创新的战略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2王三运.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芜湖召开.安徽日报头版.2011年9月21日.

[1]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转型和创新的战略选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2]王三运.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芜湖召开(N).安徽日报头版.2011年9月21日.

[3]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6]周洁.长三角产业转型与人才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吴晓波.2009-2010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M].浙江大学出版社.[8]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编.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M].浙江教育出版社.

曹苗(1990年),女,浙江金华,经济学学士,在读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企业理论与产业组织。

Study on the bottleneck and Countermeasur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aom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510006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and unstable factors exist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domestic energy resources tight and the demand trend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surg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the forefro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ust clutch upgrade does not relax, promoting the extensive growth pattern to intensive chang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ervice integration, develop th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 upgrading; Service Industry

猜你喜欢
长三角服务业升级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4
回暖与升级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