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韩黎
【摘 要】班会课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地利用德育阵地,提高德育效能,我们就小学班会课自我管理模式展开了一些探寻和研究。
【关键词】班会课 自我管理 模式探寻
班会课作为巩固的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阵地。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效率,减轻教师的班级管理负担。但是从现状而言,乏味的班会课成了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合我校研究的四川省重点资助金课题《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谈一谈针对小学阶段如何利用好班会课这块阵地,提高德育效能。
一、现有班会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1. 阵地缺失,利用不足
我们的班会课大多由班主任执教,而班主任老师又多兼任了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更大的教学压力使老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准备班会课,班会课多被上为了“说教课”“批评课”,甚至“文化课、自习课”。这样的班会课对学生来说乏善可陈,德育效能大大降低。
2. 形式单一,脱离实际
当班会课成为班主任的“说教课”以及少数班干部的“表演课”后,其他同学就成了这堂班会课“配角”,缺乏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成了很多班会课的通病。老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思想难以得到交流和撞击,更难以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只有在班会课上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的班会课才能真正坚守住德育教育的阵地。
3. 缺乏计划,不够系统
我们的班会课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每节课都能通过具体的教材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老师们在备课时就很难系统地规划出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缺乏针对性,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班会课开展的模式探寻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会课不应该是“老师”的班会课,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所以,我在班会课中力求探寻着由学生自主开展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班会课模式在我们的探寻下形成。
1. 学生总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让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主体。学生通过对班级工作的自我总结,完成自觉监督、自觉落实、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鼓励学生自我指导与自我表扬;也提倡学生自我批评,帮助成长。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在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班主任老师要巧妙地利用班会课这个平台,让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融入班集体,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建设一个相互帮助的和谐班级。
2. 教师评价——树立榜样,多夸少批
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及时总结,在总结与反思中可以更好地深化教育目标。班主任老师应注意自己的主导地位,把握教育的契机,通过多树立榜样,在班级聚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批评时以谈现象为主,及时总结和深化德育目标,让班会课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3. 多样引领——丰富形式,及时引领
作为小学生,简单的说教显然不能起到明显的教育作用,所以多样的引领方式也是教师成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力推手。在实践中,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效果明显的引领方式。
(1)故事引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小小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无穷的思想与智慧。运用故事,让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得到启蒙。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搜集了很多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小故事,并进行了整理分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引领。
(2)游戏引领。对于低段学生而言,这是最喜欢的引领方式。比如“长勺喝水”“车轮滚滚”等等。这样的游戏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又非常有趣味性、教育性,让我们的班会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案例引领。德育即生活。在生活搜集各种鲜活的案例作为对学生的引领。可以是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可以是书报、电视上的人物事件。
(4)榜样引领。“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立志成才”等内容非常的抽象,只有选取一些接近生活榜样的素材,才能与孩子们产生共鸣。所以,在开展班会课时,我们还尝试为孩子们建立榜样的作用。如:抗震小英雄林浩、“神十”的宇航员们……同时,身边的榜样也很重要,如每周的操行评比明星等。
工作中,我们还总结了 “活动引领”“与专家对话”等方式。不管是什么方式,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班会课的德育效能。
总之,“精心设计班会课,认真上好班会课,积极探索新模式”是我们开展这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寻求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阵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研究和探寻。
【参考文献】
[1]邓月珍. 改革班会课管理模式 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J].教育导刊,2010(04).
[2]崔卫东.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3]孙小凤. 精雕细琢,铸教育之魂——浅议怎样发挥班会课的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4).
[4]杨秀娟.花的芬芳 美的享受——道德故事价值观在晨班会课中的合理体现[J].长三角(教育),2012(11).endprint
教育界·中旬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