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发草根经济活力到推动国家繁荣品读诺奖得主菲尔普斯的新著《大繁荣》

2014-02-28 05:24:06
人民公仆 2014年1期
关键词:费尔普斯草根世纪

■ 于 京

从激发草根经济活力到推动国家繁荣品读诺奖得主菲尔普斯的新著《大繁荣》

■ 于 京

《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作者:【美】埃德蒙•费尔普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当代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费尔普斯数十年磨一剑,将其长期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观点和理念浓缩成最新的一部作品——《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以中英文版同时面世。本书对中国读者认真思考如何保持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不断繁荣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代以来,持续繁荣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与资本主义几乎同时诞生的经济学,一直将其作为最核心的研究主题。简单梳理一下经济学发展史,从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及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还有芒德尔、拉弗等供给学派,这些经济学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背后,无一不透着对于繁荣的渴求。经济学界评价,如今,在这一长串经济学泰斗的名单后面,需要加上一个新的名字埃德蒙•费尔普斯。

在《大繁荣》这部作品中,埃德蒙•费尔普斯从历史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繁荣的原因。他截取了18世纪到20世纪这两百年间的西方经济史,详细展现了现代社会是如何在经济繁荣中孕育成熟的。费尔普斯认为,人类社会最持久的一段繁荣期在19世纪初,首先从英国开始爆发,这种繁荣此后在一个世纪内蔓延到欧洲大陆以及北美。这样的一种现象,美国经济学家罗尔斯称为“经济起飞”,费尔普斯则称之为“大繁荣”。稍早的经济历史学家们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归因于以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现,认为一个国家所有的物质进步都由科技力量推动。此后,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企业家把新的科技知识可以支持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出来”的能力作为一个新的元素引入经济增长,再加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全部构成了人们现在对资本主义大繁荣爆发原因的普遍理解。这前期的理论归结起来说明,科学主义和科技发明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两次伟大的工业革命,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而费尔普斯则从长期对经济历史的分析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判断。他认为,科技进步不可能是经济知识在19世纪爆炸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种快速的增长一定是某种经济形态出现的结果,是依靠一种经济机制来维持经济有效运转,并推动国家长期地促进自主创新,最终把国家推入持续迅猛增长的轨道。这种制度或经济形态,费尔普斯将其归结为“现代主义观念下形成的现代经济”,其核心来源于草根的创新和活力,“大繁荣”的爆发也正是源于以创新和活力为核心的现代经济。

作者指出,大繁荣带来的不仅仅是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有兴盛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作者深入分析了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某些国家取得大繁荣的根本原因后指出,这种兴盛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例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经过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但是,作者所指的“创新”并非源于少数人的、精英的、从上而下推动的狭义的创新,而是一个基于大众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或者通俗点说,现代价值观崇尚的是草根经济活力带来的广泛意义上的全面创新。其实,大多数创新并不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也不是简单的新发明,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它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草根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

费尔普斯还把这种现代经济产生的复杂过程总结为四个方面:以自由、财产和金融为核心的经济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崇尚节俭、勤奋和身份的资产阶级文化,人口和城市的增加。作者认为,现代经济的到来引发了人类社会巨大的改变,它把各种类型的人都变成了“创意者”:金融家变成思考者,生产商成为市场推广者,终端客户也成为弄潮儿。费尔普斯说,现代经济把那些接近实际经济运行、容易接触新的商业创意的人,变成了主导从开发到应用的创新过程的研究者和实验者。这样的一种体系就成为西方社会在18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两百年内持续繁荣的推动力。不仅如此,费尔普斯还指出,现代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止于经济,在文化艺术领域,现代经济的观念和体系在文学、绘画和音乐等同样以创意为核心的领域内,亦结出了“百花齐放”的硕果。

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繁荣是人们本能地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繁荣需要一个开放的社会和体制,也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大众创新才能带来国家繁荣。作者始终把“小个体”繁荣,即个人的兴盛,对事业的投入、迎接挑战、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作为国家繁荣的根本。同样,把国家的繁荣定义为大众的兴盛,源自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使具有创新活力的经济成为“现代经济”。这个现代经济能够促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实现美好生活,符合公平正义。

费尔普斯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无疑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何合理、有效地将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引入到宏观经济分析中,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中国可以慎重考虑借鉴英美两国走过的道路,深入了解欧美国家如何在19世纪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后来又如何丧失了大部分活力的经验教训,更需要思考,中国要继续保持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要完成从中等收入向领先水平的转轨,必须找到激发经济活力的真正手段。

中国或许能找到一条非常特别的道路,而非简单地照搬英美两国的经验。高度的活力也许并不要求渗透到草根阶层,政府内外的精英人士也许足以催生实现理想的创新所必需的活力。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还没有成功过,而且难度肯定会更大,因为它抛弃了焕发经济活力所需的最重要的资源: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好使,100万个有创造力的头脑肯定强于50万个或者25万个。中国还可以通过改造国有部门推动创新,但这样做同样存在困难,因为它不足以创造更多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创新只有在具备吸引力和盈利前景、能被社会采用时才会发生。中国要实现高度的经济活力,就必须确立现代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中华民族要实现真正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从民族根部开始焕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创新渗透到每一个社会阶层,使每个人都积极思考“我”之于国家富强的意义,中国才有实现全面繁荣的可能。

(作者为职业书评人)

猜你喜欢
费尔普斯草根世纪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草根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5:46:29
草根
财政监督(2016年21期)2016-03-27 02:48:36
草根论调
金色年华(2016年8期)2016-02-28 01:39:40
给草根创意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