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么会玉
[摘 要] “哥特”这朵盛开于中世纪的艺术奇葩繁衍积淀至今,承载着丰厚的人类文明精华,仍然如火如荼地绽放着它独特的蓬勃魅力,成为文学家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源泉。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僵尸新娘》中色彩、音乐技巧的巧妙运用,主人公摆脱精神枷锁探寻心灵真正自由的生命历程以及用哥特风格的独特黑色浪漫手法对现实世界虚伪冷漠的批判,引发观众对于生命与死亡主题的严肃思考。
[关键词] 《僵尸新娘》;哥特式;自由;死亡
威尼斯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好莱坞的“鬼才”导演蒂姆·伯顿总是能带给世界出其不意的震撼和惊喜。他用最天才大胆的想象,最神奇诡秘的表现手法,在好莱坞的大舞台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演绎着其专有的“哥特式浪漫”。动画电影《僵尸新娘》更是在延续了他所钟爱的黑色、恐怖的传统哥特思维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视角表达对自由的渴望,散发出脉脉的温情,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一、哥特传统
“哥特”最初是指曾经入侵古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来自于哥特部落。这个民族骁勇善战,尚武彪悍,强大的武力使他们成为首批能够劫掠罗马城的队伍,并于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而古代世界的秩序也因之逐渐在欧洲开始变动。因此,“野蛮”“凶残”“无知”“未开化”等词就成了哥特的定义。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用它来形容他们不喜欢的中世纪的艺术风格,高耸入云的尖顶,黑暗厚重的古堡、阴森的墓园等,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阴郁颓废的环境中,耶稣在祭坛的十字架上痉挛挣扎,阳光透过玻璃投射下如梦似幻的光影,仿佛在欲海中痛苦绝望的人们终于迎来了天堂的希望之光,无不映射出中世纪欧洲人内心深处激荡的浓厚神秘的宗教感怀。后来,哥特风格逐渐蔓延到音乐、文学、服装、影视等各个领域。哥特文学通常以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古堡为故事背景,通过荒诞怪异的情节揭露人类自身的丑陋一面。哥特音乐会选取悲伤、死亡、黑暗为主题,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歌唱内心的颓败荒凉,表达对阳光的渴求。而哥特电影更是将黑暗因素发挥到极致。废弃的古堡、幽深的森林、孤寂的坟地、神魔鬼怪的形象,死亡、复仇、毁灭的主题,这些都成为哥特电影的标志性符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科技影像技术的发展,电影更是浓墨重彩地运用强烈的灯光明暗对比,奇异夸张的人物造型,激烈极端的情绪、心理放大来表现奇幻的哥特元素。在它精心设计渲染的暴力场面和恐怖氛围中,在影片无边无尽的黑暗传奇色彩下,观众不难发现时时闪耀的纯净之光。在充斥着欺骗、虚伪、败坏、暴虐嘴脸的政府、教会、社会生活中,不懈进行着的是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上帝与魔鬼的角逐。心灵的叩问,道德的探索是其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哥特因素的艺术表现
在影片《僵尸新娘》中,蒂姆·伯顿用他特有的哥特式黑色想象讲述了一个有关生与死、爱情与自由的古老童话范本,化腐朽为神奇,阴冷、忧郁的镜头下,流淌出温暖的浪漫,带给人们无尽的触动和思索。故事发生在19世纪欧洲的一个乡村小镇上。单身青年维克多生性内向忧郁,弹得一手好钢琴。暴发户鱼贩父母强硬安排他迎娶从没见过面的破落贵族的后裔维多利亚为妻,以摆脱卑微的出身,跻身于上流社会。在婚礼前夜彩排时,维克多因为紧张错误百出落荒而逃。荒郊野外,他练习结婚誓言,把戒指戴在了枯枝之上,谁知那根枯枝是地下僵尸新娘的遗骨。僵尸新娘艾米丽把维克多带到地下死亡世界欲与他结婚,而维多利亚却被父母逼迫嫁给阴险的男爵。维克多得知后心灰意冷,要喝下毒酒履行对艾米丽的誓言,维多利亚不顾一切从家中逃脱欲营救未婚夫……一面是活人世界的压抑阴冷、单调束缚,一面是地下死人世界的热情真诚、生机勃勃,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心理矛盾反差揭示出对现实冷漠的厌弃以及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色彩和音乐是电影中用来表现气氛情绪的惯用工具。在该影片中,蒂姆·伯顿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关于人间与地狱的固有印象。哥特式风格在地上地下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场景对比中和谐展现。故事的主色调采用了灰黑色的冷色和幽蓝的暖色并列进行。一如导演以往的一贯作风,影片在压抑沉闷的灰黑单调色彩中开始于地上世界的一个小镇。仿佛翻开了中世纪的历史教科书,进入观众视线的是狭窄的街道、嘎嘎作响的厢式马车,挂有祖先画像的破败古堡,教堂怪异的高耸尖顶,伴随着低沉诡异的配乐,充满了城市僵硬冰冷的水泥感,甚至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是单一僵化的,没有感觉与感情,传统的哥特元素让人心里透不过气来。此时,画面中惟一的亮色就是维克多素描本上画的蓝色蝴蝶和维多利亚送给他的一枝白色小花。蝴蝶在人群中起起落落,飞向远方,小花在渐渐枯萎,零落成泥。那是关在窗子里的维克多的自由和纯洁,在世俗中挣扎。而在地下的死人世界里,恐怖惊悚的画面更加突出。无数带有死亡气息的乌鸦,荒野中大大小小的墓碑。在古墓中幽幽升起的僵尸新娘艾米丽干裂如树枝般的枯骨手臂,破烂的婚纱,会钻出菜青虫的眼球,甚至连曾经美丽的脸庞也腐败出了一个窟窿。急促变幻的音乐鼓点紧紧抓住观众绷紧的神经,月光下生动的明暗对比光影,还有在盘子里说话的头,胸口插着刀的海盗,身体可以劈为两半的让路僵尸,腐朽得几乎只剩下头盖骨的老巫师以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骷髅,无数恐怖的细节极具视觉冲击力,将恐怖诡异的哥特气氛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但是,这里却满是鲜艳缤纷的色彩光影,处处是欢歌劲舞,响亮笑声。身穿五颜六色衣服的活泼可爱的骷髅们通宵达旦地举行派对,尽情享受着欢快的音乐。五光十色的地狱比黑白单调的人间更能给人鲜活温馨之感。这种大胆的错位描摹,更加凸显了导演对于社会冷漠现实的别样讥讽。
三、死亡主题的温情美感和生命自由诠释
影片的男主人公维克多生活在一个冷酷无情、尔虞我诈的现实人间。人们呆滞刻板,唯利是图。维克多的暴发户父母为了甩脱出身低下的帽子,进入上流社会;维多利亚的母亲家道中落,为了重新恢复祖先时代的显赫,两家硬是把一对从未谋面的青年男女安排到一起举行婚礼,一场无奈的包办婚姻就这样走上日程。“婚姻就是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冰冷势力的语言出自为人父母之口,道尽了现实社会中情感的缺失,对以牺牲儿女自由幸福为代价的政治、经济联姻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进行批判痛斥。“正是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维克多和维多利亚软弱怯懦,任人摆布。尤其是维克多,一出场就是关在楼上的窗子后,苍白瘦削的脸,细骨伶仃的身体,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忧郁,初见维多利亚的拘谨慌乱,都与后面僵尸新娘艾米丽丰满形象的对比和他向坚强勇敢的性格转变埋下伏笔。而地下死亡世界的僵尸骷髅们却热情真诚,善良无私。在这里,外在与内心的矛盾达到了极致。他们没有血肉,只有骨架,在光怪陆离的灯光效果下,他们开怀畅饮,载歌载舞,用欢快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节拍将人类世界的肮脏和铜臭表露无遗,用各种诡异但可爱的方式欢迎维克多的到来。僵尸新娘艾米丽高贵优雅,却用时常会断掉的手臂腿骨,滚落地面的眼球诠释着诡异的哥特式美丽。这个地下的死亡世界比活的人间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丰富,更多温情,人人相互关爱。大家都各尽所能为艾米丽张罗婚礼,希望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死亡是哥特风格永恒不变的话题。它所衍生的黑暗、鬼魅、恐惧、悲观恰似一面魔镜,照进人类内心最见不得光的角落。但是在这部影片里,死亡却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骷髅们诙谐幽默地高唱“死吧,死吧,人终难逃一死,不要愁眉苦脸,死没啥大不了。”通透豁达地看透生死,将绝望的死亡世界装点成快乐的家园。导演也许认为精神世界的单纯对比不足以强烈表达出对于温情美好的向往,于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为了让艾米丽梦想成真,骷髅们借助巫术重返人间。当小娃娃认出站在面前瞪着两个大眼球的骷髅是自己的祖父,老婆婆认出眼前的骷髅是自己已经去世15年的丈夫……惊悚的鬼入侵演变成了令人感动无比的亲人重逢。人们脸上虚伪漠然的面具被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冷酷自私的坚冰融化了,活人被死人温暖感召,唤醒了内心深埋的人性,一起聚集到教堂参加维克多和艾米丽的婚礼,为他们祝福。教堂里一排排骷髅与活人夹杂而坐,不分等级,不计贫富,不论生死,共同参加僵尸新娘艾米丽的婚礼。在如此神奇荒诞的氛围中,哥特式的浪漫温情得到了升华,所有的心灵都进行了一场自由的飞奔。
在哥特电影中,死亡一方面可以通过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恐怖变为温情的美感,另一方面,其代表生命开始与终结的特殊意义可以更加饱满地阐释生命中善良与真爱的珍贵无价。死亡引人深思,其对个体生命的否定又蕴涵着宏大的无限精神力量之美。死亡令人畏惧,感到痛苦,然而当洞悉了它的奥妙,对死亡的精神超越更能展示出人格力量的崇高之美和生命意义的不息传承。当然,在哥特电影黑色的总基调下,这种崇高往往萦绕着淡淡的感伤。恐怖和感性的脆弱并存,带有悲情色彩的结局表达了对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个人对于社会不可抗力的无奈之情,由此,哥特电影的浪漫气质愈发芬芳。在影片中,男青年维克多最初被僵尸新娘带入地下,为了回家他利用艾米丽的善良而欺骗了她。但当他从已死的仆人口中得知维多利亚即将被迫嫁给阴险的男爵后,他彻底对那个乏味专制的残酷活人世界感到绝望。艾米丽尽管外表惊悚,但内心纯真善良,在和她朝夕相处中维多克已经从内心渐渐地接受了这个多彩的死亡世界。他决定履行誓言,跨越生死在地下和艾米丽永远厮守。电影混淆了生与死的世界,使人在死亡之地寻找到人间真情和自由,黑色幽默令人拍案叫绝。影片中僵尸新娘艾米丽的牺牲与成全之大爱之美更是将追寻自由之路推向高潮。她最初以为真爱来临,强迫维克多留下与她成婚。慢慢地,她开始摆脱这种占有式的爱,找来维克多小时候的骷髅小狗皮皮送给他,找古巫师帮忙让他回家。最终,当维克多举起盛有毒酒的酒杯心甘情愿地准备喝下,她的梦想就要成真的时候,艾米丽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维克多和他的活人未婚妻维多利亚。“我将以这只手解除你的忧伤,你的酒杯将永远盛满,因为我是你的美酒;我将以这根蜡烛为你点亮黑暗,并以这只婚戒娶你为妻。”艾米丽把婚戒还给了维克多,将他和维多利亚的手牵在了一起,而她自己在美丽的月光下,化为无数翩翩彩蝶……实现了“真爱让她自由”的梦想。真爱战胜了嫉妒和占有,让死亡散发出崇高的魅力。至此,男女主人公都完成了心灵上的自由追寻之旅。
影片结尾自由的代价是牺牲,让故事涂抹上淡淡的悲情色彩。黑暗预示着光明,恐怖衬托着温情,怪诞荡漾着诗意,死亡成就了永生。这就是哥特电影散发出的致命浪漫魅力。
[参考文献]
[1] 蒂姆·波顿导演.动画电影《僵尸新娘》[Z].2005-09-23.
[2]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11(03).
[3] 曾忠禄.哥特式小说的源流与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04).
[作者简介] 王鹏(1980—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么会玉(1979—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